掰了330萬卡友,信用卡霸主沒在怕?一張CUBE卡,暗藏國泰世華哪些留客祕笈?

在信用卡爭霸戰中,國泰世華銀行看似傷得最重,卻像是一劑痛徹心扉的轉骨針,愈痛、轉型力道就愈深刻。

今年8月,國泰世華銀行失去了Costco聯名卡,丟失了270萬卡友,緊接著是60萬張遠東SOGO聯名卡停用,讓國泰世華銀行流通卡數跌破千萬張,拱手讓中國信託銀行坐上霸主地位。

應對330萬張「剪卡風暴」,國泰世華銀行端出CUBE卡應戰,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3%高回饋的通路,原Costco聯名卡、SOGO聯名卡的卡友可以原地轉換,以降低剪卡情形,光是在今年前3個月,CUBE卡平均單月就有60萬張發卡量。

根據國泰世華銀行釋出的最新資料,CUBE卡的流通卡數已超過500萬張,僅次於全台發卡量最大的中國信託銀行LINE Pay卡(550萬張);此外,結合CUBE信用卡的CUBE App,也已經擁有700萬名數位使用者、每月登入超過3,500萬人次。

「在較為顯性的數據上,如發卡數、簽帳消費金額,或許仍是信用卡市場主要的衡量指標。但現階段,國泰世華已經不想再追逐這樣的數據。」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陳冠學坦言。

言下之意,國泰世華銀行願意讓出霸主地位,走向「下一步」,而源自於國泰世華銀行的「Cathay United Bank」再加上「Empower賦能」——CUBE,就成為國泰世華銀行轉骨的核心。

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陳冠學 圖/蔡仁譯攝影
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陳冠學 圖/蔡仁譯攝影

通路聯名卡布局搶手,但國泰世華銀行卻轉往經營「深度關係」

通路聯名信用卡是兵家必爭之地。陳冠學表示,比起銀行客戶,大型消費通路、商場會員的忠誠度的確很高,尤其Costco平均每位消費者單次消費金額較高,每年近7成營業額由聯名卡支付。當信用卡用戶愈多,帶來的簽帳手續費或循環利息等業務收益,就能撐起獲利表現,可想見聯名信用卡會是銀行積極布局的關鍵。

在這樣的前提下,國泰世華銀行卻轉往「深度」經營與消費者的關係,以CUBE卡、CUBE App打造國泰自身的金融生態圈,作為最關鍵的武器。

「信用卡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橋樑,但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CUBE跟客戶的關係愈來愈深刻。」對照過往的作法,傳統信用卡、通路聯名卡確實有著會員忠誠及刷卡消費金額的優勢,但消費者多半都在通路上比較踴躍,與銀行的互動幾乎只有「帳單繳費的當下」,雙方距離相對遙遠、面向較為單一、關係經營力道也非常有限。

陳冠學表示,就金融商品而言,信用卡是高頻率使用的產品之一,每天近百萬使用人次,讓國泰世華銀行藉由信用卡作為起步,引領消費者前往使用CUBE App,進一步體驗「不只是信用卡的金融服務」。

如今國泰世華銀行推出CUBE卡,搭配CUBE數位平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消費者「主動選擇」習慣使用的通路。這樣的關係建立,將會讓用戶與銀行之間的互動愈來愈深入,就有機會往後延伸發展出如儲蓄、貸款等其他可能。

CUBE App四大權益方案可隨時切換折抵消費,不錯過任何信用卡優惠。 圖/國泰世華銀行
CUBE App四大權益方案可隨時切換折抵消費,不錯過任何信用卡優惠。 圖/國泰世華銀行

陳冠學進一步說明,CUBE的關鍵是讓「銀行客戶」進一步成為「數位平台用戶」;從「被動」推銷金融商品、申辦信用卡,到「主動」在數位平台上找尋金融需求。

從被動到主動,就像看Netflix一樣

CUBE卡的特色是,只要刷卡前切換至適合的通路方案,就可以拿到3%回饋,限時指定通路還可拿到最高10%回饋,整體權益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於一張卡就可以在眾多消費場景中累積回饋。

對於優惠回饋需求比較敏銳的消費者,可以「被動化為主動」自主在CUBE App上進行權益方案的切換;而對於銀行端而言,透過CUBE App的往來互動,就能從中了解較為清晰的消費行為、屬性及偏好,甚至可以透過頻率較高的互動次數,反映出消費者本身的忠誠度。

從跳脫以往傳統金融提供廣告式的推播、單方面「被動」接受資訊等方式,就是要讓用戶「主動」登入CUBE App,找到自己要的金融服務或優惠回饋。

整套全新的金融生活,猶如用戶主動上網看Netflix、或是逛電商百貨一樣,在琳琅滿目的品項裡,自主選擇內心想要的商品服務;而銀行就像是服務平台方,想盡辦法分析出用戶的喜好,讓用戶持續「黏」在平台上使用。

陳冠學也以便利商店為例,實體零售通路從原先買賣日常用品,如今也延伸代收繳費、電商領貨,甚至優化用餐環境區、咖啡寄杯、鮮食珍惜折扣等各式各樣的服務,增加體驗場景而延續來客數,提升互動次數而打造熟悉與信任度,最後就成為多數民眾生活上的依賴。

國泰世華銀行為了要與消費者互動,已不再侷限於信用卡,像是其他的金融服務如存款、換匯、理財投資、貸款、保險等,全部整合在CUBE App上。換言之,CUBE的角色,就是「一站式」提升與客戶的往來關係。

「一卡、一平台、一帳戶」打造CUBE金融生態圈

事實上,自由選擇信用卡權益並不是新花招,但國泰世華銀行打造「一卡(CUBE卡)、一平台(CUBE平台)、一帳戶」的生態系,在模組化系統設計和串接技術上,也花了逾2年的時間。

這段蛻變的歷程中也曾發生過網路銀行、ATM及App延遲出錯的狀況,甚至還被金管會重罰千萬元,為什麼國泰世華銀行勇敢踏出這一步?

國泰世華CUBE 圖/國泰世華銀行
國泰世華CUBE 圖/國泰世華銀行

「CUBE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想在這個市場中,做出全新數位金融品牌,讓每一個國泰世華的客戶,享受個人化經營的概念。」陳冠學如此說明。

國泰世華銀行廣告部協理鄭凱中表示,發展CUBE的策略,正是站在消費者體驗的角度,讓每一位銀行、信用卡用戶,使用旗下證券、保險等服務都能無痛串接。

當CUBE逐漸擴大服務、成長為完整的金融生態圈,數位體驗就可以不斷向外延伸,增加的合作夥伴也不再侷限聯名,與用戶的關係也能更加深刻多元,進一步邁向個人化金融的發展,例如依據用戶過去的消費行為,分析適合辦理什麼產品、或可以談到什麼的條件,都是個人化的應用場景。

另一方面,金融生態圈最重要的環節,即打造「共通性的點數」,從國泰世華銀行逐步發展的「小樹點」、「樹享券」機制,就可看出整合信用卡紅利點數及通路優惠的新嘗試,同時也是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在數位平台上更清楚看到如累積哩程、現金折抵等各式各樣的權益。

對國泰世華銀行而言,比起鞏固信用卡霸主地位,當金融市場分眾化競爭愈來愈激烈、消費者忠誠度愈來愈低時,銀行能否透過品牌生態圈策略獲得新客、深耕舊客,並提高平台使用的黏著度,才是眼下最重要的功課。

延伸閱讀:【圖解】國泰CUBE卡「消費神卡」3%回饋怎麼拿?少做一動作,差10倍回饋!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圖解】信用卡版圖大解析!國泰刷卡王、發卡王寶座能守住嗎?北富銀為何成大威脅?
旅日神卡+玉山Wallet雙引擎狂催!北富銀緊追,玉山銀行如何力守季軍?
【圖解】24張聯名卡,打造超猛護城河!中國信託角逐「卡王」,靠這兩大武器
國泰SOGO卡到期,換卡5大QA一次看!國泰「二度被分手」的內幕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