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AI學習四部曲 清大高為元:各領域學生都要正面迎接生成式AI帶來的機會

清華大學是全台第一所針對生成式AI成立工作小組的大學,為全校學生開設AI工作坊。(攝影/李海琪)

生成式AI不應該只與理工、資工科相關,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也可以引領生成式AI浪潮。國立清華大學於今年初對生成式AI成立工作小組,為學子開設一系列AI通識課程及工作坊,新學期開設的歷史及社會文化分析等人文社會課程,還將結合生成式AI教學,引導主修中文、歷史、教育、法律、管理的學生善用AI工具,培養人工智慧素養。 

清大校長高為元認為,人社領域人才的投入,將大幅提升生成式AI的水準。高為元指出,就像80年代的大學生全面學習使用個人電腦一樣,資工系以外各領域的學生都要正面迎接生成式AI帶來的機會,他舉例,如今常看到應用生成式AI來翻譯、繪圖,就需要語言、藝術人才加入程式開發;如果是要研發陪伴、療癒機器人,讓AI回應也有情感與溫度,專精社會學及人類學的人才更是必不可少。 

人文社會學院不能落下,清大:提供AI學習4部曲

清華大學教務長巫勇賢表示,人社領域學生的專長在於「以人為本」的思辨能力,且善於用不同角度切入,挖掘人類心靈需求等,讓他們在刻畫、理解人性上更加卓越,這是AI難以取代的,「同時也是未來高科技社會需要強調的特質」;而在AI技術的加持下,人社領域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分析、評估社會影響、開發教學科技、優化政策機制,讓AI更適切地為人所用。 

巫提到AI素養,他認為,所謂AI素養並不只是單純的「寫程式」,而是能夠把它妥善應用到學習、生活、與工作上。巫勇賢指出,清大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相關課程,由淺至深大致分為4個階段,被稱為「正式學習4部曲」。 

首先,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錄製一套「人文社會AI導論」線上微課程,並提供AI相關通識課程,例如邏輯思考跟運算思維,為人社學生的AI基礎知識打底,主要受眾為大一、二的學子。

再來,巫勇賢接著說,若有心深入AI領域的人社學生可進一步選修「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19學分及進階21學分的學程,全面強化系統性學習。巫勇賢指出,從新學期開始,人社院、科管院等學院新開了5門課程,將生成式AI融入科技與社會、社會文化分析、歷史研究、法律與政策等課程當中,就連生醫學院,今年9月新學年開設的醫學人文課程也將結合AI教學。 

清華人社院院長李卓穎表示,ChatGPT在為沒有標點的文言文斷句時,正確率可達9成。(圖片來源/清大提供)

當生成式AI成為組員,校方:有助於教學、討論角度更多元、深入

記者會中,巫勇賢提到了將生成式AI加入課程中最大的影響,他認為,由於人文社會學院的課程與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而AI即可擔任其中一個組員,除了可以「破冰」、打破有時無人開頭的窘境,也可在過程中提供各種想法,讓討論角度夠更廣泛多元,甚至能夠讓學生與AI互相詰問,將論點推進得更多元且深入;另外,老師則教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指令,運用AI達成以上目的。 

生成式AI將對人社領域研究與教學產生強大深遠的影響,巫勇賢表示,新世代的學生無法置身事外,不只是理、資工的學生要碰AI,其他學院的學生也應該盡力了解AI的基本原理和技術,並利用AI凸顯自身優勢,例如批判性思維、思考倫理與社會的影響等,在未來掌握更多的機會。 

巫勇賢示範如何運用生成式AI快速為古文斷句。(圖片來源/清大提供)

會中也有2位清大生出來發表看法,人社院學士班大四生洪睿辰上學期就選修了校內的AI課程,並將ChatGPT應用在他最感興趣的編劇領域,他發現將生成式AI用在蒐集素材、解讀劇本時,可以事半功倍;但它編出的故事卻缺乏原創性及獨特性,「讓我更堅信現在的AI科技仍無法取代人類創作」。 

清華中文系大二生吳庭儀表示,她一直對AI很有興趣,並且發現相較於英文,繁體中文的資料庫少很多,而透過校內生成式AI課程的探索,讓她確定未來的學習及職涯發展方向,未來將結合AI與語言學專業,持續探索「自然語言處理」,也就是讓AI聽得懂人話、說得出人話。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香港取消全面打房措施 地產股不給力 僅有一日行情後繼無力
民眾黨挺陸配入籍年限「6年縮短至4年」 麥玉珍籲:陸配和外配同為新住民不應差別待遇
前2月全台房市總體交易量成長30% 高雄增加37.5%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