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醫療水準 國際SMIRS研討會在慈科大

2020第15屆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國際研討會。
2020第15屆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國際研討會。

不論是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正子斷層造影或X光癌症治療儀器等,都是醫院常見的臨床檢測,也是疾病診斷或治療過程最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更隸屬於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的專業範疇。十月十七日,在慈濟科技大學舉辦的2020第15屆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國際研討會(Symposium of Medical Imaging and Radiological Sciences, 簡稱SMIRS),廣邀234位各醫院臨床放射相關科室醫師、醫事放射師、醫學物理師和各校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師生,共發表130篇論文,促進彼此學術、研究與臨床的交流,提升更好的醫療水準。

論文涵蓋醫學影像、放射科學二大領域,採中、英文口頭、海報形式發表,並以競賽來評選前三名和佳作。同時,2020第15屆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國際研討會以學術研發、臨床應用、生物醫學影像為主要方向,更邀請多位海內、外放射醫學科學界的學者專家,發表專題演講。

左圖: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右圖:台灣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學會理事長林政勳。
左圖: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右圖:台灣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學會理事長林政勳。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難得在花蓮舉辦如此專業的國際研討會,希望帶給師生更多腦力激盪,提升專業能力。台灣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學會理事長林政勳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醫護人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醫事放射師也不例外,期待透過研討會,讓彼此交流成長。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二位美國學者專家無法搭機來台,只能採視訊連線,進行專題講座,分別是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負責人林慕涵博士主講「治療計畫流程的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美國約翰霍普金斯癌症治療中心首席醫學物理師黎恒博士主講「約翰霍普金斯質子治療的發展回顧」。

不受疫情影響,林慕涵博士、黎恒博士採視訊連線進行專題講座。
不受疫情影響,林慕涵博士、黎恒博士採視訊連線進行專題講座。

同時,長庚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崔博翔教授主講「由回散射進行超音波組織特性分析」、林口長庚醫院放射醫學研究院研究員林信宏博士主講「基於學習神經網路的新式單光子斷層掃描之衰減修正方法」、花蓮慈濟醫院正子造影中心主任陳昱宏主治醫師主講「臨床分子造影」,以及台灣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學會理事長林政勳博士主講「以直接觀察法評估教學輔具導入教學後之學習成效」。

左圖崔博翔教授主講「由回散射進行超音波組織特性分析」。右圖林信宏博士主講「基於學習神經網路的新式單光子斷層掃描之衰減修正方法」。
左圖崔博翔教授主講「由回散射進行超音波組織特性分析」。右圖林信宏博士主講「基於學習神經網路的新式單光子斷層掃描之衰減修正方法」。

慈濟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主任張國平表示,目前台灣僅有10所大專院校設立醫放系所,分別是陽明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長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義守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臺科技大學、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慈濟科技大學。透過一年一度的國際研討會,讓學術界得以吸收最新的業界新知,也提供機會給各大專院校發表研究心得,舊雨新知彼此交流,藉此再提升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的研究成果。

慈濟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主任張國平表示,期許能提升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的研究成果。
慈濟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主任張國平表示,期許能提升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的研究成果。

(撰文/葉秀品;攝影/徐瑩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