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到高峰?腸病毒5月爆警訊 台大醫:沒症狀照傳染、吃冰治不了

提早到高峰?腸病毒5月爆警訊 台大醫:沒症狀照傳染、吃冰治不了 211
提早到高峰?腸病毒5月爆警訊 台大醫:沒症狀照傳染、吃冰治不了 21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腸病毒提早到高峰了嗎?疾管署今(21)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1萬7585人次,與前一週的1萬8238人次相比,已見稍微下降,但是否代表高峰較往年的6月提早報到了?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強調,還有待觀察,因為上週國內停班課班級數還在增加。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累計有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及A10型,年齡皆為未滿1歲幼童,與去年同期病例數(3例)相當。

曾淑慧說,實驗室監測顯示,目前國內流行的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至於容易引起嚴重症狀的腸病毒A71型及D68型,上週無新增個案,雖然有零星檢出但感染個案均為輕症;而疾管署原先預估腸病毒將在5月底、6月初進入高峰,目前還有待觀察趨勢走向。

曾淑慧表示,雖然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稍微下降,但只是微幅,仍是僅次2016年的十年同期次高,且停班課班級數還在增加中,上週停班課班級達279班,比前一週的256班繼續上升,所以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還在持續。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強調,腸病毒在國內一向是4月開始增加,6月進入高峰,目前就是即將進入高峰期的階段,要提醒家長的是,目前疫情還算平穩,沒有很多重症發生,尤其腸病毒A71型及D68型還算少,不用過度恐慌,但須保持警覺。

腸病毒有三大迷思,呂俊毅一一破解,首先是「沒發燒就沒傳染力?」,事實是,腸病毒可以在口水跟糞便存活長期2、3個月,即使燒退了,只要皮疹、水泡還在,就還有大量病毒,症狀好了也還會傳染,最好請假,避免病毒大量散播。

第二「吃冰可以治療腸病毒?」更是錯誤的觀念,主要是因為病童往往會有手足口症狀,在手部、足部及口腔附近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水泡,所以吃些冰淇淋,可以緩解喉嚨痛,補充能量,而非治療方式。

呂俊毅說,最後就是「嬰幼兒不出門就不會得腸病毒?」,小孩不出門,但你會回家啊!病毒可由家人帶回家或經由環境與共用物品而傳染,無孔不入,大人大部分有抗抵力,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如果回家後沒注意良好衛生習慣,就可能帶回病毒傳播。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今年首例瘧疾死亡! 男從韓國入境僅3天「送急診已來不及」

台灣乳癌驚現M型化 國健署:免費乳癌篩檢擬擴大「上下±5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