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遲緩 國健署7月起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

 國健署7月起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希望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早治療。(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7月起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希望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早治療。(國健署提供)

 

為了能及早揪出兒童發展異常,衛福部國健署今天(25日)宣布,自7月1日起,針對7歲以下的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透過醫師以專業的標準化篩檢工具,找出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並提供早療服務,以把握黃金治療期。

 

 

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表示,為落實賴清德總統健康臺灣醫療政策的「全面優化兒少醫療照護」,從7月1日起,全面針對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由接受過標準化篩檢工具訓練的兒科、家醫科專科醫師或幼兒專責醫師,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四大面向進行篩檢,若發現兒童有疑似發展異常,就會透過衛教、追蹤,或轉介到發展中心或醫院評估與診斷,讓有需要的孩子,能在照顧與呵護下長大。

 

為了讓篩檢更為精確,國健署參考美國疾病管制署及國內專家建議,建立本土兒童發展篩檢模式,並研製臨床醫師使用的標準化篩檢工具,同時也針對家醫科、兒科醫師進行增能,馬偕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分享,3歲的黃小弟因為有情緒問題就醫,但經過新版的兒童發展篩檢量表檢測後,發現黃小弟是動作發展遲緩無法完成精細動作導致情緒問題,陳慧如主任強調,因為進行全面的兒童發展篩檢,才能找出真正的關鍵問題,也能對症下藥幫助孩子。

 

國健署表示,家長可依篩檢服務補助時程,攜帶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帶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接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