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發校園性侵司法不公 《熔爐》促成南韓修法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去年台灣南部某啟聰學校爆發驚人性侵案,經監察院調查後,近日彈劾教育部相關人員,南韓也發生過類似醜聞,涉案教員卻逍遙法外。韓國作家孔枝泳在小說《熔爐》中,以這所聽障學校師長集體性侵學生的真實案件為本,描寫一名年輕教師得知真相後,協助受害學生對抗校內黑暗核心行政系統的過程,撼動南韓社會。 《熔爐》在南韓創下百萬冊銷售紀錄,二○一一年改編電影上映,效應更驚人,促成南韓司法界重新調查這個案件,南韓國會也因此修改性侵害防治法,孔枝泳一躍為捍衛社會公義的代表作家。 二○○五年南韓光州某私立聽障學校的教師接獲女學生哭訴,發現校內有八名七到廿二歲的學生,在過去五年內受到十多名老師和校長性侵。老師向相關團體舉報,民間紛紛發起聲援。 但調查審判結果,涉案校長和主任被判緩刑獲釋,二○○七年六月,另兩名涉案的老師竟復職重返校園,而且追溯期已過不需服刑。孔枝泳在報紙看到判決報導,大為震驚,決定提筆寫作這本書。 現年四十九歲的孔枝泳是單親媽媽,離過三次婚,育有三個孩子。她出版過廿多部作品,包括愛情、單親家庭、學運等題材,充滿溫情與社會關懷,二○○五年以《我們的幸福時光》再攀高峰,寫一個尋死的女教授與獄中死刑犯的故事。為了寫作《熔爐》,她親訪光州受害學生,「從那些為了正義、對抗不公不義意味的理想,我似乎找到了平靜。」 《熔爐》筆調寫實,呈現身障者的弱勢、權貴者的醜陋嘴臉,揭發這所學校名為社福機構,接受國家補助,其實是只知圖利的家族企業,校內老師大多連手語都不會。檢調單位則懦弱怕事,無法還給受害者公道。 小說中,受害學生歷經抗爭洗禮,最大改變是:「終於了解我們也是同樣珍貴的人。」 小說自網路連載起就廣受矚目,電影上映引發「熔爐效應」,群情激憤的韓國人民透過網路串連,上映第六天就迫使光州警方成立專案小組重開調查。上映第卅七天,韓國國會通過新版性侵害防治法,加重刑責,被稱為「熔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