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關燈工廠「這設備到月球都能生產」

那天我走進工廠,裡面沒有人,只有點點綠光

一場iPhone生產挪移的追蹤之旅,讓我們看到,當分散生產時代來臨,供應鏈開始破碎重組,台灣,卻仍被「集中」兩字制約。集中在中國,集中在蘋果單一客戶,只跟隨手機景氣起落,只有一種生存解方:逐更便宜地區生產的「人口紅利」而居 ,只相信規模經濟。

這一站,我們前進深圳。30年前,一個深圳的關外小鎮「龍華」,因為鴻海的進駐,高峰時帶進30多萬人在這生活著,形成全球罕見的巨型工廠。

這裡,曾是全球最吃人口紅利的聚落,如今,反轉卻最大。

神秘、封閉、森嚴的富士康龍華廠,曾被《華爾街日報》記者形容為紫禁城,不時,就有記者透過偽裝混入員工中,試圖潛進廠區一窺堂奧。甚至,想直擊從不對外人開放、有著數萬大軍在產線上組裝iPhone的真實面貌。

如今,看到這產線,你也許會失望。透過高度自動化設備,現在iPhone組裝線,從貼散熱片、鎖螺絲等程序都已由自動化設備接手,產線上的人剩約一半。


過去富士康龍華廠超過30萬員工,但現在已經慢慢不復見。鴻海集團已有逾10座關燈工廠。


女工產線消失了
員工降9成,工廠照運作
光源僅剩信號燈,郭董拿手電筒巡廠

今年五月,郭台銘正全力競逐2020年總統大選的提名,當外界質疑,鴻海集團在中國的龐大事業,會讓他受制於中國,郭台銘卻回應,中國憑什麼綁架?「給我幾個月的時間,我一定會搬到更有競爭力的地方。」「因為鴻海的互聯網模式成形,燈塔工廠準備了一、兩年。」

●小辭典_燈塔工廠

• 2018年、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26座燈塔工廠,指的是以工業4.0的尖端技術應用整合成效,堪為全球表率企業。

• 26座工廠包括BMW德國雷根斯堡工廠、塔塔鋼鐵荷蘭艾默伊登廠等;有6廠位於中國,分別為海爾、西門子、博世、富士康、丹佛斯、上汽。

燈塔工廠,就是鴻海不受各地人力成本與能力限制,可隨時搬移的秘密武器。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全球已有26座燈塔工廠,其中,富士康是唯一的一家台商。所謂燈塔工廠,是指在工業4.0等尖端技術應用,能做為全球表率的領先企業。

商周團隊獨家走入龍華的燈塔工廠,這座大樓上方標著「E5」的白色廠房,經過安檢,通訊產品禁止攜入,一踏進門,廠區裡漆黑一片。郭台銘說,他來視察,還得拿著手電筒進來。這裡唯一的燈源,來自大小機台上發出的點點綠光,綠燈表示產線順暢正常運作中。

這條生產OTT電視盒的產線,從將300多個小零件打到印刷電路板上的表面貼焊(SMT)製程開始,之後再貼上散熱片、天線等,40多個零組件、機構件的組裝過程,全部都不假人手。最後,成品會自動套入透明塑膠袋裡,塞進由機器手臂自己折好的紙盒裡。

隔著玻璃,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總經理鄭弘孟,對著黑暗中作業的機台及手臂解釋,「像這樣子,我都可以搬去月球生產了,」他誇張的說。

「關燈」省人力、省空間
466億營收工廠,靠32人就撐起

過去,這整條產線的每道製程加起來,必須要318人,現在,只要32人。而這32人,多數時候不太需要動手,只要監督,在機器發出求救訊號時,再伸手排解。

工廠不須給工人作業的空間,也大大的節省產線空間,光是這個工廠,一年可以貢獻1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66億元)營收,而若是過去大量人力生產的時代,營收頂多只有1/3。

自動化,省下的不僅是人力成本,關燈的威力還在於,機器能彼此溝通,辨識品質好壞,最後回過頭,再優化決策。

在這產線裡,SMT機器快速的打著件,電子零件必須靠著吸嘴來搬移,過去,它們固定每24小時、使用2萬8000次後,就必須停線45分鐘清洗更換。「這設備一條新台幣上億,每次停線換吸嘴,就是浪費工時耶,」鄭弘孟說。現在,鴻海監控吸嘴裡濾網的影像數據,分析過去的影像變化,知道到什麼程度,吸嘴的吸力開始下降,吸上來的零件會掉件,只要在這之前更換即可。他們發現,有時居然可以用了8萬6000次之後,再更換即可,因此又降低成本。


不只在精細的手機機殼,FII也能在高鐵鋼軌銑刀裝上傳感器,搭配大數據,能在銑刀鈍化前預警,提高良率。




FII總經理鄭弘孟,一手負責FII從鴻海集團裡切割上市的人。站在關燈工廠裡的戰情室,他背後的螢幕掌控工廠裡的狀態,包括每天訂單、產能、產品組裝良率等。


全球供應鏈重組
製鞋、汽車業影響最大
中國接受人口紅利消失,拚技術紅利

另一座名為「B3」的刀具工廠,是龍華園區裡第二座關燈工廠,廠內一年生產出超過1800萬支刀具後,送到鄭州、觀瀾廠,再加工製作出供一億支iPhone使用的金屬邊框。透過機台上的傳感器,測量刀具的震動、轉速頻率等,鴻海就能提早預測刀具壽命,在此之前,自動搬運車就送來,並自動換上新刀具。

「鴻海一直是製造企業,現在要在這製造的蛋黃(核心)上,再加上蛋白,就是製造的科技,變成一家科技服務公司。」FII副董事長、郭台銘最倚重的智慧製造大師的李傑說。

我們好奇,依照此進度發展,iPhone何時可以做到全自動生產,全程不需要人力?

據了解,iPhone仍有一些精細部分,在機器上無法克服。例如,iPhone背蓋玻璃在不同光線照射下,反射的光都不太一樣,如果用機器視覺檢查瑕疵,可能要花很長時間,鏡頭得不斷轉換才能找到問題,這一點,機器比不上人眼。

此外,iPhone有不少小零件,得讓作業員拿著鑷子才能放入,機器手臂太大,目前還無法做到。

未來,如果蘋果要讓iPhone在全球分散生產,從設計圖開始,都得連動調整。

分散,是一種新能力,自動化技術,則是必備能耐。若你選擇不遷移,你就得面對,已經用自動化升級,降低成本的對手競爭。如果,你選擇全球布局,唯有善用自動化,才能降低當地人力管理成本,以抵消區域性生產調度零件時的運費成本。

好處是,機器人不會罷工,不用談判,可24小時上班,而且隨時可搬家。

這場科技進化,是一條不歸路。麥肯錫報告就直指:自動化將是降低勞力成本重要關鍵,影響最大的是如製造、餐旅、運輸與倉儲等產業,企業可就近提供服務,不須跨國生產後再運送,到2030年之前,全球商品貿易額預計年減1兆5000億美元至三兆美元。而3D列印科技的崛起,讓大家可以就地列印零件,提高客製化的可能,影響最大的產業,現階段看來是製鞋、玩具業,但後續則會是汽車、飛機行業等。

中國,已先接受人口紅利消失的事實。勤業眾信的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中國勞工每小時單位工資將分別是越南的177%與印度的218%。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2013年已經躍升成為工業用機器人最大買家的原因。

●新科技重塑產地、商品》生產加速自動化,全球貿易每年萎縮3兆美元

【改變經濟和產地】
■3D列印:貿易額將年減7,900億美元
  •讓生產地更接近消費市場;提高生產速度與客製化
  •影響最大:製鞋、玩具業
  •潛在影響最大:汽車、飛機業

■機器人:貿易額將年減1.5兆至3兆美元
  •降低勞力成本,企業可在接近市場的地方生產
  •影響最大:勞力密集產業
  •在美國自動化潛力最大行業:製造、餐旅、運輸和倉儲業

■人工智慧:貿易額將年減1,300億至2,700億美元
  •影響最大:外包服務業務
  •舉例而言,一家媒體公司需140名客服處理每月6.5萬通顧客來電,但IPsoft的AI—Amelia能處理3分之2來電,每通客訴處理時間從18分鐘降到5分鐘

【減少交易成本】
■數位平台:商品貿易額將增1.3兆至2.1兆美元
  •全球跨境B2C電商交易額,2016年為4,000億美元,預計至2020年成長至近1兆美元

■自動化物流:物流時間將減16%至28%
  •幫助減少物流時間:自動化可縮短6%至8%,物聯網、區塊鏈縮短10%至20%

•英國希斯洛機場也引進自駕車輛,將機場貨物運輸自動化

【改變交易商品】
■電動車:汽車零件貿易額將減860億至1,400億美元
  •在電動車派不上用場的汽車零件,占目前汽車零件貿易額的35%
  •石油消費年度交易額減3%至6%,約390億至690億美元

■再生能源:能源年度交易將減780億美元
  •太陽能、風力偏向在地生產,難以跨境運輸
  •2030年之前,設備年度交易將減少260億美元

註:3D列印、機器人、人工智慧全球貿易額為目前至2030年預估數字
數位平台、自動化物流、電動車、再生能源、自動化物流為2030年預估值 
資料來源:麥肯錫〈轉型中的全球化〉報告    整理:李大任

最多五年大局底定
拋棄「集中」思維,敢移動才能存活

電子業走出中國,iPhone也正在遷移,童子賢回顧這趟長征,坦承這是不容易的決定,「現在講到越南、菲律賓(設廠)。但是對廠商最大的結是:『我怎麼召喚其他零件廠(過去)?』」「現在台商在東南亞的布局,有點像二○○○年前後台商在大陸(選擇生產基地)的六神無主。」大家不知道該怎麼移,更害怕這場移動,反而讓大家加速滅頂。

然而,我們始終得做出抉擇,美國、中國、印度等強權,都正促成各地在地製造大浪,這場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大約3到5年內,將會大局底定。

碎鏈,終會逐步在各區域中心集結,台灣剩下的時間並不多。

時勢,會主宰企業今日需要什麼競爭力,與你的競爭力,是否仍具價值。

昔日蜜糖,今日毒藥,這趟iPhone遷移之旅,正提醒著我們所有人:越早拋棄「集中」與人口紅利的思維,我們才可能走到未來。

延伸閱讀:
碎鏈時代:一支iPhone移出中國的追蹤之旅
蘋果首家印度直營店 用這座工廠換的!
在全球最大手機基地 看見台灣蘋概股危機

更多商周文章
醫院門口前一個人拿藥、一個拿臉盆,你要載誰?13年前司機給我上的MBA課,至今仍是經典
陸客自由行無預警喊停,卻獨留旅遊團...看懂中國的背後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