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米酵菌酸中毒「中國最有研究」 醫:可惜兩岸關係已降冰點

生活中心/柯美儀報導

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圖/記者邱榮吉攝)
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圖/記者邱榮吉攝)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而患者的體內皆被驗出罕見的強烈粒線體呼吸毒素「米酵菌酸」。對此,醫師沈政男認為,米酵菌酸中毒防治應參考中國經驗,因為目前對米酵菌酸中毒最有研究的是中國,「可惜目前兩岸關係已降到冰點」。

沈政男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米酵菌酸是中國翻譯名稱,原文是印尼語椰子油壓餅之意,早在100多年前,印尼人食用椰餅製成的日常食物天貝,導致中毒事件,因而發現致病原為發酵過程裡產生的米酵菌酸。後來印尼禁止製作這類椰餅天貝(現今食用的黃豆天貝不會中毒),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銷聲匿跡,直到近2、30年中國陸續出現食用遭汙染的米製品與木耳而死亡的事件,才又被重新認識。

沈政男指出,米酵菌酸是一種脂肪酸,要產生這樣的毒素需要存在特定的材料,通常是椰子與玉米的脂肪酸,此外溫度、鹽分與酸鹼值也須適合,因此100多年來只在某些以發酵方法處理椰子或玉米製品的地區才出現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以中國來說,本來以為是米製品與木耳惹禍,後來發現其實是遭到發酵的玉米粉汙染,而非洲的啤酒中毒也因為發酵過程裡加入了玉米粉。

沈政男認為,寶林茶室中毒事件現在最重要的是釐清到底米酵菌酸在哪個環節產生?是粿仔條、河粉使用了受汙染的玉米粉原料,還是餐廳存在製造米酵菌酸的細菌,加上其他食材或保存條件配合而惹禍。而判別方法就是大規模檢測粿仔條、河粉與餐廳環境裡是否存在米酵菌酸,偏偏台灣只有少量檢驗標準品,必須再進口。

沈政男表示,事實上,目前對米酵菌酸中毒最有研究的是中國,為什麼台灣不跟他們請教,或者取得檢驗標準品?如果是粿仔條、河粉的原料有問題,就應趕緊追回,而如果檢驗以後證明不是,也能減少民眾憂慮。最先在網路披露可能是米酵菌酸惹禍的不具名醫師,就是先前看了中國的醫藥新聞留下印象,才猜到致病原,否則即使是台灣權威專家一開始也都猜錯。新冠疫情已證明兩岸醫療合作相當重要,米酵菌酸食安事件又是一個佐證,可惜目前兩岸關係已降到冰點。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杏鮑菇曾驗出米酵菌酸!專家曝出現「3特徵」就別吃了
德正妹遭哈瑪斯扒衣裸身遊街 美聯社贏「年度照片」引眾怒
米酵菌酸是「粒腺體毒素」 醫曝嚴重後果:造成全面性細胞死亡
大學讀啥科系畢業後最快樂?一票狂推「這科系」:哪裡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