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厄拉科斯星球的真面目!解鎖電影《沙丘》最重要場景拍攝地~

《沙丘:第二部》男女主角參與電影宣傳(Photo by ANTHONY WALLACE / AF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沙丘:第二部》男女主角參與電影宣傳(Photo by ANTHONY WALLACE / AF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電影《沙丘:第二部》今年3月隆重上映,截至3月底已創下北美2.39億美元、全球累積高達5.81美金的票房紀錄,其中光是台灣也有超過1億台幣的佳績,目前仍繼續在各大影城上映中⋯⋯除劇情引人入勝外,片中壯闊的拍攝場景同樣令人驚艷,無論是主場景厄拉科斯星球或是帝國行星,都是由實景拍攝,讓人好奇這些看起來一點都不像真實存在於地表的場景,究竟是在哪裡!?

*阿布達比・魯卜哈利沙漠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既然電影名為《沙丘》,沙漠自然是片中最舉足輕重的場景:貧脊的沙漠星球厄拉科斯,因為擁有宇宙航行至關重要的資源——香料,無可避免成為封建星系帝國掠奪的對象。一望無際的沙丘、黃沙漫漫的景象,厄拉科斯不在外太空,就在阿布達比!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荃妮口中黃昏時最美的沙漠,是現實中的魯卜哈利沙漠(Rub' al Khali)。名稱有著「空曠地區」之意,這處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漠,面積廣達65萬平方公里,屬於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的一部分,橫跨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葉門。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mageBROKER RF)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mageBROKER RF)

長1,000公里、寬500公里,連綿起伏著高度超過250公尺的沙丘,橘紅色的沙子在夏季接近50℃的高溫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被歸類為「超乾旱」地區的魯卜哈利沙漠,是人們眼中的「禁區」,年降水量小於15%,無論氣候或地形都貼近故事的描述⋯⋯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在這座沙漠的中部,可以發現幾處碳酸鈣或泥灰岩等凸起、硬化的區域,它們在數千年前曾經是湖泊、許多動植物的家。從湖床的化石遺跡中可以發現河馬、水牛、淡水蛤、藻類等生物存在過的證據,不過如今生活於這片沙漠的,只有蠍子之類的蛛形綱動物或嚙齒動物。(或許還有片中的沙蟲!?)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魯卜哈利沙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幾千年來,魯卜哈利沙漠荒漠化越來越嚴重,昔日乳香貿易商隊走過的道路,如今已難以穿越。一條公路在2021年開通,以700~800公里的長度,連接阿曼的伊卜里(Ibri)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哈薩綠洲(Al-Ahsa Oasis),沿途經過巴特、庫特姆和艾因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s of Bat, Al-Khutm and Al-Ayn),除了浩瀚的沙漠,也讓拜訪世界遺產變得更容易。

*約旦・瓦地倫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厄拉科斯除了沙丘之外,也有不少岩石和峽谷,這類場景則是在約旦西南部的瓦地倫(Wadi Rum)拍攝。位於亞喀吧(Aqaba)以東約60公里處,瓦迪倫又稱為「月亮谷」,這座約旦最大的乾谷,每當日落時、在夕陽餘暉的照射下,猶如染上酒紅色,因此成了阿拉伯人口中的「酒紅色谷地」。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即使沒有看過《沙丘:第二部》,或許也覺得這座鋪著細緻紅沙、聳立嶙峋砂岩的谷地有些似曾相識,相信有不少影迷早已在電影《普羅米修斯》和《星際大戰》中看過它的身影。至於說到因為電影背景地而聲名大譟,成為知名旅遊景點的瓦地倫,最早可回溯到1962年上映的《阿拉伯的勞倫斯》。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事實上,這片荒蕪一如月球表面的土地,正是20世紀初、阿拉伯大起義期間,英國傳奇人物「阿拉伯的勞倫斯」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上校(Thomas Edward Lawrence),帶領阿拉伯部落反抗鄂圖曼帝國的大本營!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不只如此,它還是知名的歷史舞台:2,300年前納巴提王國(Nabataeans)的領地,至今依舊能透過岩畫等遺跡,追溯這段古老的文明。據說,就連摩西帶領猶太人離開埃及時,也曾經過這座廣袤的沙漠⋯⋯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瓦地倫(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因為出色的自然美景以及重要的文化價值,瓦地倫在2011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如今慕名前來的旅人,除了騎乘駱駝,也能搭乘四輪傳動車四處奔馳。入夜後,下榻奢華的Wadi Rum Travel Camp,在星空下露營,品嘗烤羊排和薄荷茶,深入體驗沙漠的美~~

*義大利・布里昂墓園

布里昂墓園(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布里昂墓園(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掌握宇宙的柯瑞諾家族(House Corrino),名稱正是來自他們居住的星球,其中一幕伊若琅公主出現在家園花園的場景,可能會讓你大感驚訝,因為取景地其實是座墓園!

布里昂墓園(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布里昂墓園(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布里昂墓園(Brion- Cemeter)位於義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區(Veneto)的聖維托達阿爾蒂沃萊(San Vito d’Altivole),是創立未來派電視機和音響設備的義大利電子公司Brionvega的布里昂家族的私人墓地,出自威尼斯建築斯卡洛・史卡帕(Carlo Scarpa)的之手。

布里昂墓園(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布里昂墓園(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斯卡帕是義大利知名的建築師、玻璃工藝師和家具設計師,擅長利用光影和細節,展現獨特的理念,其中包括對文化歷史的觀察,並重塑建築空間的想像,代表作包括維洛納(Verona)城堡博物館(Museo di Castelvecchio)的修復工程等,布里昂墓園可說是他集一生設計手法與理念的大成。

布里昂墓園(Photo by DeAgostini,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布里昂墓園(Photo by DeAgostini,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興建於1968~1978年間,這座被視為後現代主義建築傑作和重量級紀念碑的墓園,占地約2,000平方公尺。呈L型的平面,沒有採用傳統的中軸對稱設計,而是以主人(布里昂夫婦)墓地為中心,借用渠道、小徑和平台,串連起水池、冥想亭、家族墓地、家族教堂和花園。

布里昂墓園(Photo by DeAgostini,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布里昂墓園(Photo by DeAgostini,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整體以混凝土打造而成,一道高2.3公尺、60度傾斜的圍牆,加上被墊高75公分的地基,讓人從外面經過也無法窺看園內景觀。入口是紅藍兩色馬賽克拼貼而成、彼此相交的圓洞,彷彿一雙引領來訪者視線的眼睛,從現實世界探向靈魂棲息的長眠處。這種雙環構圖不斷出現在布里昂墓園,小到細節大至建築立面,都被廣泛運用。

【同場加映】挪威・斯塔半島

斯塔半島(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斯塔半島(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在搬到厄拉科斯之前,亞崔迪家族(House Atreides)原本居住在海洋星球卡樂丹(Caladan)。沙丘首部曲中,公爵雷托・亞崔迪(Duke Leto Atreides)曾和保羅漫步於故鄉的山上和海邊,這顆大部分都是水的星球,現實生活中是挪威的斯塔半島(Stad)。

斯塔半島(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斯塔半島(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斯塔半島位於挪威西部韋斯特蘭郡(Vestland)的諾德峽灣區(Nordfjord),介於卑爾根(Bergen)和奧勒松(Ålesund)之間,地形主要為500公尺高的山地高原,被認為是挪威海和北海間的南北分界點,除了高達645公尺的Tarvaldsegga山峰之外,還有幾座降低的山谷,西端以將近500公尺高的峭壁直接插入海中。

斯塔半島(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500px)
斯塔半島(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500px)

這座半島氣候非常惡劣、強風不斷,經常寫下全國最高風速紀錄,也讓當地的海岸船舶運輸受到阻礙。有關它的名稱「斯塔」(Stad),據說有著「停止」、「暫停」的意思,可能與周遭洶湧水域總是讓水手被迫等候較好的天候狀況而來⋯⋯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