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地底危機│板塊交會處的美麗與哀愁

揭開地底危機,帶您看斷層帶上的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台灣有一座橋,就在歐亞板塊跟大陸板塊的中間,因此年年位移,橋墩也下陷還有一間學校操場,就蓋在斷層帶上,為了安全於是搬遷,凡此種種都是位在斷層帶上的台灣,應該理解的環境風險,也應該從災難中,培養智慧的避災防災之道。

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 張文彥:「大自然就是這樣 它很優美,可是它一定有一些潛在的危險。」

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 張文彥:「大自然山崩的現象 落石現象 ,本來就會產生 特別在造山作用之後,再加上風化現象 這些都是讓山區,一定都會產生一定落石。」

短短幾句話,正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步道的宿命。鑿山壁而立,沿途有著美麗溪谷、藍綠色清澈溪水、紋路多顏色也多的大石塊,神祕又壯麗。

0403花蓮地震後,山河變色,砂卡礑步道不再美麗,多處大崩壁、大小石塊高高堆起,幾乎沒有平路,美景如畫的旅遊勝地,變成滿目瘡痍的重災區。

山川、大地同步受傷,連公路也傷痕累累。台灣屬於地震活躍帶,大大小小地震經常報到,尤其台灣處在兩大板塊之間,一系列的推擠錯動,留下不少證據。

記者 林國新:「位在秀姑巒溪上方的玉富自行車道,被學者喻為全世界,最容易觀察到地形活動的地方,因為就在河床的下方,是歐亞大陸板塊,跟菲律賓海板塊的交會處,特別的是這一座鐵橋,每年會抬升2到3公分。」

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 張文彥:「板塊交接處其實就是,一個隱沒的地方,所以一定會有一個沉下去,一個會抬起來。」

亞洲唯一建築在板塊上的橋梁,是台鐵舊鐵道。因為板塊活動,產生變形或是破壞,橋墩下陷部分,就像被巨人踩過一腳。

穿越玉里鎮的玉里斷層,屬於第一類活動斷層,長度約26公里,1951年縱谷地震,以及2022年918強震,地表都出現破裂,台大地質科學系團隊,特地針對玉里斷層開挖做地質調查。

台大地質科學系副教授 王昱:「主要斷層都是以逆斷層型態為主,相對來講 平移斷層的數量比較少,這個是台灣少數的平移斷層之一,震後的地表調查,這邊的地表的位移量,大概在20公分左右。」

3米深槽溝,推估斷層活動現象,超過千年以上。開挖位置,位於舊玉里國小操場,因為斷層帶通過,加上地震頻繁,不得不搬遷。大地醒目疤痕,還有中橫公路,1999年921大地震重創,20多年過去,依舊遍體麟傷。

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正工程司 陳鶴勳:「公路系統一個安全監測,它會評估說,現在中橫公路適不適合放行。」

解說公路監測系統,農村水保署台中分署正工程司「陳鶴勳」,參與梨山地滑整治和監測20多年,有梨山王封號,也獲得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肯定,每個月定期上山,豐原到梨山路程總是心驚膽跳。

農村水保署台中分署正工程司 陳鶴勳:「前車或後車出狀況,就只能卡在那邊,還好這20幾年過去,是我們都還滿慶幸,自己都沒有受到這樣一個傷害。」

谷關到梨山的這條路,921地震後從「省道」等級,降級為「便道」,無法百分百保障行車安全。儘管政府陸續修路4次,總經費超過206億元,始終得跟老天爺搶路。

農村水保署台中分署正工程司 陳鶴勳:「事情發生都會很突然,(落石)它會選擇誰去砸到,或是說哪一台車去砸到,真的有時候也都是,覺得說那種感覺 我不曉得,就是劫後餘生的感覺。」

親眼見證更能記取教訓,也驚覺大自然的威力,而一次又一次災害勘查,從震碎的蛛絲馬跡中,也顛覆了人定勝天的思維。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熱帶氣旋襲印度.孟加拉 強風暴雨淹水停電
醫療早一步|大林慈濟:到院前無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