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地底危機│一睹"廬山"真面目 土石流潛勢模擬

系列報導,地震對山體、還有建築,或多或少會帶來某些程度的毀壞,影響時間長達好幾年,帶您到惠蓀林場一處溪流,有全球首座1:1實體大小的「土石流觀測試驗站」,希望小林村滅村事件,不再重演。

莫拉克颱風的豪雨,造成高雄甲仙鄉的山壁崩塌,下游的小林村,慘遭土石流掩埋,491人罹難。衛星空拍圖,小林村受災前後,不但河道寬度暴增,還形成一個堰塞湖。 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陳樹群:「 小林村它後面的那個山,突然間地崩落,阻塞了整個旗山溪,這個堰塞湖存在沒有幾個鐘頭,就瞬間潰決了,它的潰決的狀態,是整個把小林村洗劫(掩埋)了一遍。」

小林村的悲劇,促使陳樹群教授,在惠蓀林場的蘭島溪上游,設置了全球首座的「土石流觀測試驗站」。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陳樹群:「得天獨厚的一個場所,所以我在那裡可以做原尺寸,整條溪流的潰壩實驗。」

人工造洪,模擬中型颱風暴雨,引發的土石流災情。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陳樹群:「堰塞湖(潰堤)發生的時候,幾乎人員沒有辦法在現場觀測到,我們在(試驗站)裡面壩裡面就埋了,許許多多的觀測儀器,譬如看它壩體的振動現象,潰決過程當中 它(水流)的速度,流速的變化,堰塞湖潰決的時候,它的潰口會一直一直往外擴大,所以它流量增加得非常地快,造成整個下游(居民) 你會措手不及,(土石流)速度非常快,會比你人跑的速度更快。」

堰塞湖潰堤的反撲密碼,陸續被解析。九份二山的堰塞湖,在九二一地震中形成,至今尚未潰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李錫堤:「堰塞湖(形成)下來,就像一個土石壩,後面就變成(類似)水庫,一旦發生潰壩的現象,下游沒有一個橋梁會存在。」

辛樂克颱風,讓廬山「天下第一泉」的封號,從此不再。這麼嚴重的災情,從何而來?記者實地調查,揭開「廬山真面目」。國立科博館助理研究員鍾令和:「土砂材料其實都還在(屯原)山上,主要的本體,可能有一半以上,都還沒(沖)下來,中間這個(塔羅灣溪)河道,淤滿的其實是很少量的東西,它最終會被移到最下面,下游的堰塞湖那邊。」

塔羅灣溪上游的屯原山區,大面積崩塌,土石流隨著豪雨,沖向中游段的廬山溫泉區,而下游的碧湖,土石淤積和湖面同高。於是,上有地滑走山、下有堰塞湖溢流。空照圖發現,塔羅灣溪一夕間暴增4倍。廬山溫泉區是全台地層移動最頻繁的區域之一。台灣生態學會理事楊國禎:「廬山溫泉背後(山壁)在移動,是幾年就移動1~2公尺的深層崩塌,就被認為非常地危險,但是在(廬山溫泉區)繼續營業的人也非常多。」

避免小林村滅村慘劇重演,政府向居民提出遷村計畫,至今卻沒有共識,只不過業者,敵不過遊客銳減的市場淘汰機制,多數店面歇業關門。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陳樹群:「我們是希望(廬山居民),做一個遷村的動作,因為它那邊不只是,順向坡的(地滑)問題,還有整個河道淤砂的,淤滿上來這些的問題。」

廬山溫泉區,只是國土危脆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全台還有97處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從北到南、從西到東,成千上萬居民面臨生存危機。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李錫堤:「(政府)公布雨量的警戒值,可是別忘了 大地震之後,(雨量)警戒值降低了,過去可能400毫米(需要撤離),現在可能200毫米就出問題了,土石流就這樣下來了。」

昔日百年豪雨,如今常態發生,與天爭地的傳統思維,取而代之的是敬天畏地,遠離災害。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印度熱浪警報 民眾爭搶一滴水
裁縫改小衣服尺寸 加薩飢餓悲慘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