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小黑蚊黑盒子 慈大防蚊有道

「小黑蚊」(台灣鋏蠓)(見圖,慈濟大學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肆虐苦無對應之策,不過數十年來「望蚊興嘆」可能出現轉機!慈濟大學團隊在小黑蚊的生殖基因研究獲致重大成果,揭開小黑蚊的生殖「黑盒子」。此一研究登上2020 年2月的昆蟲學專業期刊「昆蟲 (Insects)」,未來將有助對抗小黑蚊。

慈濟大學指出,該研究起緣於偶然,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副教授林明德與台大昆蟲學系教授張俊哲正研究昆蟲生殖基因Vasa的功能,當時林明德的研究生王思捷用免疫染色法追蹤果蠅卵巢中生殖細胞蛋白Vasa,想得知生殖細胞如何特化。

王思捷在做實驗時逮住小黑蚊,順道用Vasa抗體染小黑蚊卵巢。沒想到竟可追蹤到小黑蚊的Vasa,林明德和王思捷後來選殖出小黑蚊的vasa基因,合成具螢光標記的小黑蚊Vasa蛋白,再運用先進的共軛焦顯微技術追蹤,此研究登上2020年2月的昆蟲學專業期刊「昆蟲(Insects)」 。

林明德說,研究顯示,小黑蚊不像果蠅或其他昆蟲的卵一步步地發育;相反地,牠在吸完血後約莫40小時,所有的卵會同時成熟,頗有「一步到位」之勢,48小時後小黑蚊就會開始找地方產卵,正可解釋小黑蚊為何可如此快速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