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犬系列1】最強汪星人 穿梭在瓦礫堆的救難小英雄

搜救犬是救災現場的小小英雄,身手矯健地穿梭在滿是危機的斷垣殘骸中,只為尋找一線生機,是分秒必爭的災難救援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透過這一次土耳其地震台灣搜救隊前往馳援,不少民眾對於搜救犬踏上瓦礫堆救災的模樣印象深刻,也不禁對牠們萌生了許多好奇心,究竟這些狗狗們要有怎樣的條件、經過怎樣的訓練,才有辦法成為一隻拯救生命的搜救犬?

台灣何時開始有搜救犬?

921大地震發生後,各國派搜救員和搜救犬前來救援,政府在看到搜救犬救災的能力後,有了想成立搜救犬隊的念頭。於是消防署在2002年成立特種搜救隊後,積極辦理並推廣搜救犬馴養業務,並於2010年設立搜救犬隊。

不過事實上,台灣第一批搜救犬是在2000年底,也就是921發生後的隔年,由一間狗狗用品公司捐給消防署的,但由於當時消防署尚未成立搜救隊,因此這4隻狗就轉贈給了當時全台第一個成立搜救隊的台北市,這回帶著搜救犬Sato前往土耳其救災的台北市搜救隊領犬員鍾金龍,正是台灣第一批領犬員,這4隻狗也成了台灣的搜救犬先鋒。

哪些狗狗可以當搜救犬?

身為台灣第一代領犬員,鍾金龍表示,其實犬種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還是要看個體的心理和身體因素,因此不需要對狗的犬種有既定印象,就像一般人覺得搜救犬多為中大型犬,但事實上,日本有長毛臘腸搜救犬,台灣也有體型小但跳躍能力強的捷克羅素搜救犬。

但他也指出,不可否認有些犬種確實比較適合擔任搜救犬,目前台灣搜救犬以布拉多為最多數,其次是德國狼犬、比利時狼犬,也有少數幾隻傑克羅素梗犬。

「友善好奇的個性」、「旺盛的玩耍慾望」、「強健的體格」是領犬員在挑選搜救犬重要的三個條件,鍾金龍說,如何挑選一支適合當搜救犬的狗狗其實有量表可依循,可在狗狗約7個月大時做測試,分別針對:聲音反應、觸覺敏感度、玩具動能、食物動能、原諒個性、工作意願、社交吸引、對新奇刺激的反應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受到挫折可否再恢復)等等。

「各項表現處在『平衡』的,才符合搜救犬的條件。」鍾金龍指出,一隻充滿好奇探索精神、意志力強不軟弱但又服從命令的狗,就是最合適的搜救犬。

搜救犬的工作是什麼?

搜救犬的工作,就是搜尋災難現場的一線生機,拯救生命。當搜救隊抵達災難現場後,會由領犬員先場勘,評估安全性後再由搜救犬上場,一旦在現場發現受困者,搜救犬就會留在定點吠叫,搜救人員確認後,再進行下一步救援。

鍾金龍指出,目前搜救犬分為六種類型:瓦礫、廣域、足跡、路徑、雪地、水上,每隻即將加入搜救犬的狗狗,要先「選科系」,選定其中一項進行訓練,之後則專責做該項搜救。大抵而言,瓦礫犬需要活動力強、足跡路徑犬要專注力強、不易分心,台灣沒有雪地和水上搜救犬,而台北市目前則只有瓦礫搜救犬。

怎樣才是一隻合格的搜救犬?

IRO(國際搜救犬組織)規定,狗狗15個月大才可以參加搜救犬認證考試,測試項目分為「服從作業」與「搜索作業」,合格的搜救犬依能力分為V級(初級)、A級(中級)與B級(高級)。

通過V級只能算加入搜救犬的行列,訓練到中級還得再評估一次,如果發現有其他不適應的問題只能送養,若訓練順利可以再進行考試,通過評量認證A級和B級的災害搜救犬,才能投入災害搶救的行列。這回台北市兩隻前去土耳其的搜救犬,Sato才剛通過高級認證、Hugo則是中級,不過Hugo回國2天後就立刻參加並通過了高級認證考試,表現相當出色。

搜救犬平時如何訓練?

搜救犬三個最主要的訓練,分別是:搜索、服從、敏捷訓練。一隻搜救犬搭配一位領犬員,由領犬員負責訓練,通常搜救犬只聽從自己領犬員的指令。

搜救犬只聽自己領犬員的指示。圖/陳賜哿攝
搜救犬只聽自己領犬員的指示。圖/陳賜哿攝

「搜索訓練其實就是和人類玩躲貓貓。」鍾金龍指出,一開始的訓練會用「吠叫箱」來訓練,讓真的人躲在箱中,狗狗如果找到了隱藏的人箱子就會打開,當然也就伴隨著食物或玩具等獎勵。而後會從吠叫箱移到像是瓦礫堆等真正的環境中,重複訓練,且躲藏的人得常更換,不能只有搜救隊的隊員。

曾有網友開玩笑詢問:「如果開狗罐頭是否比較容易吸引到搜救犬來營救?」鍾金龍笑說,食物會讓狗狗有興趣,但所有搜救犬都曾做過食物干擾的訓練,可以對食物有興趣,但不能有反應,吠叫的行為只能針對找到人才行,因此搜救犬找到待援者絕不會是因為食物。

至於服從,對搜救犬來說是一體兩面,服從太低會不聽指令、服從太高會不太願意遠離領犬員,因此要透過訓練找出服從的平衡點,服從訓練是讓狗狗能聽取指令,像是在領犬員左側的側邊行進、人行穿越、行進間坐站趴、方向控制等等。敏捷訓練平時就會讓狗狗進行一些敏捷器材的訓練,像翹翹板、A型架、高行走橋,還會帶到河濱公園或郊外的瓦礫堆訓練,以適應救災時會面對的各種不平穩或倒塌房屋的環境地形。

搜救犬平時的訓練,幫助牠適應救災時各種不利的地形。圖/台北市搜救隊提供
搜救犬平時的訓練,幫助牠適應救災時各種不利的地形。圖/台北市搜救隊提供

「照顧好狗狗的心理狀態,是最重要的事情。」鍾金龍説,訓練一隻新的搜救犬,要先照顧好狗狗的生存條件,知道環境對牠無害後,再帶狗狗出去「社會化」,之後才會進行上面說的三項主要訓練。一開始單獨訓練,之後會慢慢開始加入干擾的事物,起碼要超過一年的訓練,才有辦法培養出一隻合格優秀的搜救犬。

怕冷的Sato休息時間也有穿上衣物禦寒,但上工時為了安全不能有衣物在身上。圖/台北市搜救隊提供
怕冷的Sato休息時間也有穿上衣物禦寒,但上工時為了安全不能有衣物在身上。圖/台北市搜救隊提供

搜救犬「上班時數」多長?工作多久退休?

「其實平時的訓練對搜救犬來說都是一種遊戲。」鍾金龍說,每天訓練的量要看狗狗當天的狀況,訓練時數大約是每天至少4小時,但要讓狗狗覺得有趣,且要在牠最開心、狀態最好的情況收。

鍾金龍指出,搜救犬找到人的時候他們都會給予玩具或食物的鼓勵,實際搜救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災難現場一直找不到待援的生還者,對狗狗來說,遊戲就變得不好玩,這時就得派一個真人躲起來讓他找,維持狗狗工作的熱情。

事實上政府有規定,工作犬每週執勤時數最多40小時、每次執勤不得超過4小時,不過鍾金龍笑稱:「搜救犬們活潑好動,放假對他們來說反而無聊!」服務的年限上,動保法有規定以4年為限,健康良好者可延長為7年,至於幾歲退休,每個搜救隊規定不同,台北市則規定每隻狗狗7歲一定要退休,最多只能延長到8歲。

搜救犬是否會有職業傷害?

由於得經常在瓦礫堆中鑽進鑽出、爬高、跳下,搜救犬的確會產生許多職業傷害,像是擦傷或是關節上的傷害,鍾金龍表示,有時候從高處墜落的傷害可能會對狗狗們造成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因此平時訓練他們會特別小心保護,免得牠們因受傷不願意再嘗試,也不讓狗狗隨意跳躍以減少關節耗損。

領犬員訓練時會避免搜救犬做太多跳躍動作,減少耗損。圖/陳賜哿攝
領犬員訓練時會避免搜救犬做太多跳躍動作,減少耗損。圖/陳賜哿攝

搜救犬的健康也十分受重視,台北市搜救犬平時吃的飼料蛋白質含量高達70%以上,還會針對每隻狗不同的需求增加其他的保健品補充,每年也都會做一次健康檢查,針對血液、寄生蟲、髖關節等做詳細檢查,保持搜救犬們最佳的身體狀況和搜救能力。

目前在全台的搜救隊中,唯有台中市擁有隨隊獸醫,鍾金龍期待未來全台的搜救隊都能擁有隨隊獸醫,讓搜救犬的工作更有保障。

搜救時要穿戴防護裝備嗎?

土耳其救災期間,一隻來自斯洛維尼亞的搜救犬於行動中受傷、腳掌血跡斑斑的畫面在網路上瘋傳,遭到網友質疑為何不幫狗狗穿鞋,台北市搜救犬Sato雖表現出色,卻因第二天前腳被割傷只能下場休息。到底搜救犬在救災現場要不要穿鞋?

領犬員會視搜救場地決定是否讓搜救犬穿鞋子。圖/台北市搜救隊提供
領犬員會視搜救場地決定是否讓搜救犬穿鞋子。圖/台北市搜救隊提供

對此鍾金龍指出,搜救犬要不要穿鞋得看地點,因為穿鞋會降低搜救犬腳的感覺及抓地力,有時反而更容易受傷,但如果搜救環境一看就知道一定會受傷,像是遍地碎玻璃的情形,領犬員就會讓狗狗穿鞋執勤,平時也會做讓狗狗習慣穿鞋子的訓練。另外,搜救犬也不能穿戴任何東西,避免在穿越瓦礫堆時遭到物品牽扯導致卡住受困。

退休後何去何從?

退休的搜救犬,其實就跟退休的老人一樣,會經歷一段不習慣沒工作的日子,鍾金龍表示,目前台北市退休的搜救犬會送養,送養順序是原領犬員、原寄養家庭等角色為優先,若無法認養,才會開放一般民眾申請。

已帶領過5隻搜救犬,鍾金龍特別提醒想領養搜救犬的民眾,這些退休的狗狗跟家庭生活銜接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搜救犬的特質就是好動好奇,因此希望領養的家庭可以多些耐心,讓這些將大半歲月奉獻在救人的搜救犬,能有完善美好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