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校正回歸!民嘆不信任政府數字 費鴻泰:統計學沒這詞

對於指揮中心22日公布有400例「校正回歸」案例,立刻引起討論,民眾都在問是什麼意思,實際街訪台北民眾,大多數希望公布數字可以簡明,不要分成兩個數字,會造成混淆;而擁有統計學博士學位的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則表示,統計學上根本沒有「校正回歸」這個名詞。

圖/TVBS
圖/TVBS

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首次出現「校正回歸」,將檢驗塞車的400名案例,加到過去一周的通報日上,但四個字一出,立刻引發各界論戰。

民眾:「如果加起來聽起來700多例,你就會覺得很緊張,那也許你剛說的400多例是別的意思的話,不是(單日)加總的話,大家也許不會那麼恐慌。」

民眾:「不用搞得那麼複雜,不用再特別找個名詞出來講,就說之前篩檢的結果還沒出來,然後今天一起加上去就好啦。」

民眾:「沒有必要分兩個,要混淆視聽的感覺,這是我的感受,會讓人家懷疑(公布數字)啊,因為你校正回歸是什麼意思。」

圖/TVBS
圖/TVBS

民眾大多搞不清楚,都想問到底什麼是校正回歸,疫情時期人心惶惶,再出一個新名詞,讓民眾滿頭問號,更直言會喪失,對政府公布數據的信任,那從統計學的專業角度來看,「校正回歸」常見嗎?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統計學上,不管是生物統計、純統計,都沒有校正回歸這樣的名詞,這條線就是黃線,黃線是代表什麼意思呢,就是(確診數)在發散,是在增加,換句話說我5/28以前,是三級警戒,可能要改到四級警戒

圖/TVBS
圖/TVBS

統計學博士立委費鴻泰,直呼指揮中心作假,認為會誤導真實的疫情走勢,而另一個會計博士,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臉書也PO文表示,或許部分人士認為,「校正回歸」是錯誤更正,但事實上是「定義方法的改變」,衞福部以後每日公布的數字,就變成「今日應計確診數」,加上「前期未計確診數」,而今天公布的數據,都可能會被之後的影響而改變,這方法不僅影響重大,更會嚴重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朱立倫呼籲指揮中心,公布統計數字必須簡明一致,多數民眾也希望簡單點,才不會徒增恐慌。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更多 TVBS 報導
北市5/28解除三級警戒?柯文哲:不太樂觀
學者憂「校正回歸」時間差產生破口 陳時中回應了
校正回歸400例 本土連6天單日新增破300個案
不戴口罩 屏縣府舉發424件、潮州鎮祭不收垃圾

更多政治相關新聞
又被WHO矮化為「中國台灣」 外交部:嚴正抗議
彭博社稱台灣疫情全球晶片供應危險 黃偉哲:隔空抓藥
指揮中心認違法 金門航空站「快篩站」遭拆除 縣長氣炸
全台24店半天才賺599元 王浩宇曝「虧損金額」崩潰
指揮中心「校正回歸」大失威信 前綠委:超前部署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