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飛機竟有這些健康風險!除了暈機耳鳴 最嚴重可能血栓

搭飛機竟有這些健康風險!除了暈機耳鳴 最嚴重可能血栓(示意圖/Getty Image)
搭飛機竟有這些健康風險!除了暈機耳鳴 最嚴重可能血栓(示意圖/Getty Image

又快到了暑假的出國旺季,大家搭飛機的機率也大大提升,當然每次搭飛機總是非常興奮的要出去玩,但其實飛航途中,因為機艙中特殊的環境條件,可能造成一些特有的健康問題。所以今天就要來和大家說明搭飛機時可能遇到的健康風險,就可以做好萬全準備,安心出門去玩啦!

文/Y編 示意圖/Getty Image

當飛機起降時,中耳內的空氣會因氣壓快速變化而膨脹或收縮,使耳膜內外壓力不平衡而導致不適,最常見就是耳鳴或是覺得耳朵很痛,不過這通常都是暫時性的,壓力差很快會透過耳咽管、鼻腔的空氣流動而達到平衡。

  • 改善方法:透過吞嚥、打呵欠,或是手捏鼻子、嘴巴緊閉用力吹氣等動作加速壓力平衡來改善。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耳鳴、耳朵痛(示意圖/Getty Image)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耳鳴、耳朵痛(示意圖/Getty Image)

動暈症是一種平衡系統受到干擾或失調而產生的症狀,經常發生在搭乘交通工具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暈車、暈船、暈機。常見的動暈症症狀包括:

  • 腸胃不適

  • 噁心反胃

  • 嘔吐

  • 眩暈

  • 面色蒼白

  • 冒冷汗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動暈症(示意圖/Getty Image)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動暈症(示意圖/Getty Image)
  • 改善方法:

  • 出發前24小時內及旅程中避免飲用含酒精飲料

  • 減少含咖啡因飲料的攝取

  • 選擇交通工具中央最穩定的位置

  • 將視線固定於遠處的某一個定點或將眼睛閉上休息

  • 或是可以請專業醫師開立抗組織胺藥物於搭機30~60分鐘前服用

出發前24小時內及旅程中避免飲用含酒精飲料和咖啡因飲品可預防動暈症。(示意圖/Getty Image)
出發前24小時內及旅程中避免飲用含酒精飲料和咖啡因飲品可預防動暈症。(示意圖/Getty Image)

平常在台灣因為氣候比較潮濕、平均濕度大約都在70%以上,而機艙中空氣的濕度僅約10~20%,乾燥的空氣會使得口腔、喉嚨、眼睛和皮膚都覺得特別乾澀。

  • 改善方法:建議可事先準備喉糖、乳液、護唇膏等,維持口腔和皮膚滋潤,另外長途飛行盡量不要配戴隱形眼鏡避免雙眼過度乾燥喔!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空氣乾燥(示意圖/Getty Image)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空氣乾燥(示意圖/Getty Image)

因為飛機裡的艙壓較低,空氣及血液中氧氣含量也會降低,一般身體狀況正常的旅客都能順利適應,不至於對健康產生影響。

  • 改善方法:建議有心肺疾病、嚴重貧血的旅客最好在出發前先諮詢醫師喔!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缺氧(示意圖/Getty Image)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缺氧(示意圖/Getty Image)

是因為長時間久坐不動而造成血液流速減緩、血液鬱積,誘發深部靜脈生成血栓。持續久坐不動就有發生風險,而且靜止時間越長、風險越高,因為經濟艙的位置通常較為狹小,因為又被稱作「經濟艙症候群」。深層靜脈血栓較易發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部位。如果血栓較大,會影響血液的供應,或甚至造成血管阻塞,也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痛的症狀。到達目的地開始活動時,血栓可能剝落,如果隨著血液循環流到肺部就會造成肺栓塞,可能會有胸悶、胸痛、呼吸急促或咳嗽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猝死。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深層靜脈血栓(經濟艙症候群)(示意圖/Getty Image)
搭飛機的健康風險:深層靜脈血栓(經濟艙症候群)(示意圖/Getty Image)
  • 改善方法:預防深層靜脈血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2~3小時活動一次,最好能夠起身走動3~5分鐘,順便伸展四肢。另外也可以穿著醫療級小腿防靜脈曲張襪,若是本身較具風險的人也可以詢問醫生開立合適藥物。

預防深層靜脈血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2~3小時活動一次(示意圖/Getty Image)
預防深層靜脈血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2~3小時活動一次(示意圖/Getty Image)

下飛機「紅色」行李箱最難等?影片千萬點擊衝熱搜 航空公司揭密內幕

搭飛機別帶「硬殼行李箱」?資深空姐曝「原因」,出國2輪行李箱反而更可靠?

出國搭紅眼班機「會睡機場?」內行解答:這地最好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