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家寶研究室 各界連署

位於成大力行校區的「家寶醫學研究室」面臨拆除命運,各方積極呼籲保存。 (記者林雪娟攝)
位於成大力行校區的「家寶醫學研究室」面臨拆除命運,各方積極呼籲保存。 (記者林雪娟攝)

觀賞紀錄片辦論壇 文史、學界、軍醫界及804總醫院醫護重回場域 呼籲保存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位於成大力行校區的家寶醫學研究室因未列文資,面臨拆除命運,一群關心文史民眾、學界、軍醫界及曾於八0四總醫院工作者,二十日回到舊場域,除觀賞紀錄片放映並舉辦論壇,現場也發起連署,呼籲各界保存家寶醫學研究室,保存這棟可列入國家記憶場址的建物。

家寶醫學研究室建於民國六十三年,因未滿五十年,無法列入文資審核,各界呼籲保存這棟見證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可列入國家記憶場址的建物。 (記者林雪娟攝)
家寶醫學研究室建於民國六十三年,因未滿五十年,無法列入文資審核,各界呼籲保存這棟見證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可列入國家記憶場址的建物。 (記者林雪娟攝)

家寶醫學研究室三月原面臨拆除,各界認為該棟建物見證台灣社會集體記憶,積極搶救,因年份不足無法列入文化資產,然關心者持續透過各項管道並進行相關文史研究,昨日進行《戡亂時期下的軍民合作思潮》紀錄片放映,讓各界了解研究室保存必要。

八0四醫院時期的日治時期建物獲文資身分保留,催生家寶醫學研究室保存者認為,不該只保存片段,讓記憶斷層。(記者林雪娟攝)
八0四醫院時期的日治時期建物獲文資身分保留,催生家寶醫學研究室保存者認為,不該只保存片段,讓記憶斷層。(記者林雪娟攝)

活動由「保存家寶醫學研究室臉書粉絲團」主辦,主要召集人焦國平為當年八0四醫院院長、陸軍少將焦文魁兒子;文史工作者鄭道聰也從國家記憶方向看研究室為何值得保存。鄭道聰當年參與八0四醫院四棟日治建築保存,他認為應從建物建構國家記憶及教育學生的意義切入,若保存只有日治片段,卻忽略完整性,將形成「消失的近代」記憶斷層,該建物有著軍醫院的過去走入本土文化的關鍵要點,且人民擁有文化資產權及在地收藏權利,妥善保存,可呼應聯合國的「世界記憶」計畫。

獲邀出席的立委陳亭妃認為,建物可從提報歷史建物方向著手,台南即將四百年,小螺絲可建構台南完整歷史;研究室當年由中華醫事科大董事長楊家寶出資興建,學校護理學子因而得以首度進入軍醫院實習,為見證台灣第一個軍醫院和學校建教合作建物;若建物能保存,中華醫事科大和校友表示樂觀其成。該建物落款人焦文魁,因對地方醫療貢獻,獲頒台南市第一張榮譽市民獎狀。

昨日包括國軍桃園總醫院、曾在八0四總醫院工作、醫護人員也都到場,年紀最長已經九十一歲,多位參與保存運動及關心民眾都出席並參與連署活動,希望共同保存台南市民的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