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歷史 甲骨文入世界記憶名錄

旺報【記者李怡芸╱綜合報導】 大陸教育部網站24日指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網站所發布的消息,大陸申報的甲骨文已順利通過UNESCO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是大陸繼2015年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後再一次入選的項目。 《世界記憶名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指標性項目之一,創建於1997年,每兩年評審一次,主要作用是對全世界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進行搶救,並加強保護和利用,以提高全世界對文獻遺產及其重要性的認識。 全球5大古賁文字之一 全球5大古賁文字之一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文獻記錄,出土於河南安陽殷遺址,與敦煌南北朝至唐宋時古文書、新疆漢晉簡牘、清內閣大庫明清檔案,被譽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四大新發現」,又堪與兩河流域發現的楔形文字、北非尼羅河口發現的古埃及碑銘體聖書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的瑪雅文字,被視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五大古賁文字,今日使用的漢字亦是由甲骨文發展而來,影響廣泛而深遠。 甲骨文自1899年發現,至今先後出土約15萬片以上,流散在世界,其中大陸有10多萬片,台灣3萬多片,日、加、英、美、德、俄、瑞典、瑞士、法、韓等均有收藏。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指出,甲骨文的內容,涉及了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態、天象、氣侯、王室組成、宗法與宗廟制、王權與神權關係、土地所有制等,既是研究商代貴族階層生活狀態的史料,亦可資研究黃河中下游地區自然生態與歷史地理環境的變遷。 有利提升文化自信心 大陸將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錄,始於2006年在河南安陽「慶祝殷墟申遺成功」的學術研討會上,2010年全國古籍保護中心則召開了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錄》座談會,確立了由陸國家檔案局為申報管理單位,2013年完成申請文本,截至今年終獲入選。 過去,甲骨文的申遺之路在專家看來,頗受限於兩岸政治因素而困難重重,而今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陸教育部網站指出,是標誌著世界對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意義高度認可,「對於增強中華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