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石門水庫 !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

為了搶救石門水庫,政府在2014年核定的計畫,要在水庫上游進行一項攔截泥砂的水庫工程─阿姆坪防淤隧道,如今隧道接近完工,希望能在2021年底前啟用。阿姆坪隧道長3702公尺,可以透過輸泥管,把水庫中的泥砂輸送到下游,如何做得到?採訪團隊實際前往隧道施工現場,帶您深入了解。

2004年的艾利颱風,重創石門水庫,搶救水庫大作戰,一條水庫隧道工程,橫空出世。

中華工程公司水利工程處經理 傅賜榮:「你只要開挖,就是要把它(隧道)支撐,把它做好,不然你岩體一解壓的話,就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一個狀況。」

採訪當天,隧道內塵土飛揚,工程人員爭分奪秒,進行最後的隧道打通工作,然而一路走來,總是困難重重。

中華工程公司水利工程處經理 傅賜榮:「在我們隧道開挖,一個月(開挖)44公尺算是非常低了、不高,我們有曾經也到個位數,才1、20公尺。」

儘管進到完工階段,但大家心裡都曉得,這尚未打通的最後一哩路,才是終極關卡。

北水局工務課長 吳啟順:「目前這一個地方,大概還剩下600公尺(未開挖),那我們比較擔心的是,會遇到有一些煤氣的一個突出,因為煤氣就是濃度如果太高的話,遇到火花,會發生爆炸。」

前方,有會引發爆炸的煤礦岩層,怪手每推進一公尺,都不敢大意,然而攸關桃、竹、新北三縣市的用水,哪能不急?石門水庫,從1964年啟用到現在,庫容量,已經消失了3分之1。

北水局工務課長 吳啟順:「那水庫一個最早的庫容,有3億立方公尺,目前只剩下2億立方公尺,那有3分之1的庫容,已經淤積。」

水庫是如何縮水的?颱風天,高度含沙的濁水進入水庫蓄水區,會因為比重較重,而潛入清水下方匍匐前進。透過以往的實驗畫面就很清楚,河川表面會清澈無比,下方卻是一股濁流,這種現象稱為"異重流",異重流夾雜著細小泥沙,最終沉積在水庫底部。

時任水利署水試所工程司 吳慶現:「打中層的隧道,去引最下層的濁水,國外也沒有用到這種工法,配合設計單位,去測試這些象鼻引水鋼管的,一些排砂能量」

意思就是,要在異重流進入水庫前,搶先一步攔截,他們在上游挖掘一條3.7公里的隧道,利用隧道中的輸泥管,跳過水庫將泥水直送到下游。

北水局工務課長 吳啟順:「就是平常在上游架設抽泥船,將所抽的一個泥水,經由架設在隧道上方的一個輸泥管,送到下游進行篩分。」

但輸泥只是清淤的一半過程,泥水最終會送到篩分場進行篩分,粗顆粒作為砂石出售,至於細泥,則是堆積在沖淤池,等待著颱風天洪水的來臨。

北水局工務課長 吳啟順:「那所篩出來的一個粗顆粒,沙子進行外售,細顆粒的一個泥就是放在這個沖淤池,那颱風來的時候,我們就利用隧道下方的一個通道,讓這個洪水來進到這個沖淤池,進行沖淤。」

記者 王以謙:「我旁邊的這塊空地呢,就是阿姆坪隧道的沖淤池,未來完工之後呢,颱風天的洪水將會從隧道出口,直接把堆置在池中的淤泥給沖往大漢溪。」

沖淤池可堆置20萬立方公尺的淤泥,當河水暴漲時,會打開隧道閘門,如同沖馬桶般,河水進入隧道,以每秒600噸的流量,把池中淤泥,沖往下游的大漢溪。

北水局工務課長 吳啟順:「我們有進行這個水工模型的一個試驗,那水工模型的一個試驗顯示,它(隧道)的一個沖淤效果,大概都可以達到八成到九成。」

專家估算,阿姆坪隧道可以負擔64萬立方公尺的年排砂量,將近水庫年淤積量342萬立方公尺的***兩(二)***成左右。台灣水庫淤積是個老問題,早年興建的水庫,多半沒有設置排砂設備,水工專家絞盡腦汁補救,希望防淤隧道,能為水庫續命。

採訪撰稿 王以謙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精舍朝山步步生蓮 虔誠祈願疫情消弭
鼓動青春 !年輕力量挑起如來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