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試管求子成功率 醫籲擴大補助

醫師呼籲國健署擴大試管嬰兒相關療程補助並鬆綁法規,以緩解少子化現象;圖為孕婦做超音波檢查。(本報資料照片)
醫師呼籲國健署擴大試管嬰兒相關療程補助並鬆綁法規,以緩解少子化現象;圖為孕婦做超音波檢查。(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新生兒數2023年跌破13.5萬人,續創新低。台大婦產科醫師觀察,試管嬰兒成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陡降,台灣接受人工生殖的女性年齡,從10年前平均年齡38歲上升到現在近40歲,預估還會再往上升,呼籲國健署擴大補助,並鬆綁法規,盼緩解少子化現象。

國人晚婚晚生已成趨勢,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31.43歲,較10年前延後1.32歲,試管受術婦女年紀也呈現老化。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楊政憲指出,10年來受術女性從38歲上升到近40歲,未來幾年年齡恐會繼續上升。

新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李毅評也指出,前來求子的女性年齡層以35到39歲、40到44歲為大宗,但40歲之後成功率僅剩3成,且每增加1歲,成功率就會下降5%到10%。

除了接受人工生殖年齡老化,「卵子解凍率」持續下探也是警訊。楊政憲指出,國人晚婚,加上受限《人工生殖法》須有婚姻關係才能「解凍」卵子用於人工生殖,雖女性凍卵年紀降低,但可能因為拚事業、自然懷孕、遲遲未婚,或製成胚胎後卻離婚等因素,導致解凍率很低,以台大醫院為例,取卵後真正使用在人工生殖的比例僅約8%。

現行國民健康署補助試管嬰兒治療女性年齡須未滿45歲,並具不孕症診斷證明,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者最高補助6萬元。受術妻39歲以下最多補助6次、40歲至44歲補助3次。楊政憲表示,執行一次試管嬰兒療程約15萬元,對不少家庭來說負擔不小,加上並非一次就能成功,有人將最高補助全額用完才求得一子,負擔相當沉重。李毅評建議,補助次數一律提高到6次,且上調到47歲,另外也建議開放單身女性和女同志配偶,受術者平均年齡有望大幅下降。

衛福部今年提出《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新增同性配偶、未婚女性及代理孕母等適用對象。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在歐洲,同性婚姻、單身、代理孕母生育的新生兒占比高達3成,有助改善少子化;同志在台灣既然可合法結婚,理當也適用人工生殖,不該讓他們為了求子花大錢、遠赴異鄉,希望今年能完成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