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金融標籤 螞蟻變身科技戰將
大陸支付寶的母公司、也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巨型獨角獸「螞蟻集團」20日宣布,計畫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啟動上市前1個月,螞蟻換掉已沿用6年之久的「螞蟻金服」簡稱,將工商註冊名變更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替代小微金融服務。此舉頗有「去金融化」的意味,轉為強調科技、數位化與服務,使原本明顯主業務的金融服務色彩逐漸傾向以科技與服務為重。
同時在資本市場看來,市場對金融機構的估值更多以淨資產為基準,溢價率不高。但反觀科技公司帶來的想像空間顯然可以獲得更高溢價,加上上海科創板開市1年以來的國際競爭力漸增,若螞蟻集團要以科技為重點,自然也是一個順應趨勢。
估值達1.4兆人幣
據《華夏時報》引述易觀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說,從大陸國家政策層面來看,螞蟻集團這種巨型企業選擇在2地上市,除是對上海和香港兩個經濟中心的支持。從螞蟻自身來看,這種估值、使用者規模的企業也需要分開2地上市才能支撐起來。
螞蟻集團20日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尋求2地同步發行上市的計畫。根據大陸業內多家權威機構分析,螞蟻集團目標估值2000億美元,約為1.4兆元人民幣。
但在螞蟻集團力求上市之前,「去金融化」轉型科技的發展態度也頗為明顯。過去在金融業務布局中,螞蟻手握最多、最全的金融牌照,主要有支付牌照、網路小貸、銀行、保險、券商、基金、金融資產交易所等。這使得螞蟻更多被看做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回顧2018年5月傳出的5家金融控股監管試點名單中,當初「螞蟻金服」也名列榜上。
甚至在大陸金控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於2019年7月下發後,隨後螞蟻高管團隊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強調,從來沒有想過成為一家金融公司,就是家技術公司。
提升科技業務營收
螞蟻之後為撕掉金融標籤更是多方出招。今年3月支付寶宣布由金融支付平台升級為數位生活開放平台後,6月更直接更名,從「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但衡量一家企業是否是科技公司,科技業務營收占比是一項重要指標。螞蟻集團融資時曾有部分資料流出,顯示2015年營收6成來自支付接入服務費、2成來自金融服務,另有超過1成來自技術服務;2017年支付接入費用占比下降至5成,技術服務收入上升至3成。
進一步追蹤看到2019年底有市場消息顯示,螞蟻支付收入和技術服務收入的占比已經持平,各占45%左右,剩餘10%的收入來自金融雲、技術開放平台、區塊鏈等2B的硬技術收入。而騰訊《棱鏡》據消息人士透露,螞蟻集團規畫2021年技術服務收入占比將達到65%,要反超支付收入成為第一大收入項。
事實上,稍早之前像京東金融、小米支付等金融科技企業也相繼更名為「數科」。王蓬博認為金融科技企業紛紛弱化金融屬性,一方面是金融企業的監管更敏感,另一方面是支付公司從開始就跟科技掛鉤,讓業務更多元化,也更有利於融資上市。
展望後市,當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更名數位化後,ToB成為金融科技公司的更大戰場。甚至可以看到螞蟻集團在宣布兩地上市的公告中,完全沒有提到金融,提及的融資目的是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加強全球合作以及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李眉蓁主動放棄學位 校方打槍
醫護反彈:當我們吃飽太閒嗎
零颱風也不妙!專家示警異象
更多相關新聞
螞蟻搬金 史上最大創富運動
阿里旗下螞蟻集團宣布 啟動香港上海同步上市計畫
罕見!馬雲大賣阿里股票 套現430億人民幣
跟進馬雲!軟銀拋售阿里巴巴市值656億股票
阿里組織調整 三大戰略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