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超難得EMI金融執照!Fortress Factoring卡位台歐貿易FinTech,為何選立陶宛起步?

「不論你要買關鍵零組件,還是買4個貨櫃啤酒,我們的服務就在於買方、賣方彼此都不認識的情況下,建立信任的橋梁,成為雙方之間最關鍵的金融角色。」從貿易角度出發,Fortress Factoring創辦人葉緯2020年前進立陶宛,卡位布局「應收帳款承購」(factoring)金融業務,讓買賣方的跨國貿易更安全、更能順利完成。

所謂貿易金融「應收帳款承購」,指的是金融機構協助客戶(賣方)擔保買方的信用風險及提供收款、融資等服務,例如,當A公司準備賣商品給B公司,金融機構將擔保「B公司收到商品時會出款給A公司」,讓A公司的債權得到保障,不會陷入「貨出去、錢進不來」的窘境,A公司若需要營運週轉金,也可以向該金融機構提出申請約80%貸款,同時B公司也可以「先收貨、再付錢」,不用擔心先付錢後結果收不到貨物。

台灣的買賣方未必在歐洲有銀行帳戶,金融業者前往設立分行或子行「門檻高也耗時長」,也就是說,對多數台商而言,在沒有金融資源的情況下,跨國貿易非常不容易。

因此,建立最快、最有效的貿易方式,就是強化金融機構的往來關係,台灣中小企業如何向歐洲廠商進口商品、或出口商品至歐洲,其中的應收帳款金流服務,就成了貿易金融的關鍵環節。

選立陶宛沙盒測試,拚智能貿易

「我們要先強化台灣與中歐、東歐的通匯往來,當貿易基礎打好後,台商未來要展開歐洲的生意,就更有機會。」葉緯發現,台商前往立陶宛找尋金融機構擔保有一定的困難,於是他先在台灣、立陶宛作為沙盒試驗場(sandbox),再將服務擴張至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其他2國,以及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家,甚至立足台灣,放眼日本、韓國、東南亞市場。

透過Fortress Factoring貿易金融服務平台,買賣方收付款效率更快,匯款速度從數個工作天提高到「當日即可入帳」,與歐洲當地的資金往來不須再用台灣帳戶匯入、匯出,也能節省新台幣數千元的匯款手續費,形同一條安全、節能且高效率的「跨國貿易鏈」,當債權獲得擔保,未來企業取得當地融資也變得更加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Fortress Factoring導入區塊鏈技術保障雙方交易資料、合約、貨運單等紀錄,利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將全部資料儲存在區塊鏈上,建立買賣雙方間的信任基礎。此外,還運用AI製作出智能合約,自動追蹤賣方何時該出貨、貨品上哪艘船、目前地點,當買方收貨之後,也會通知何時該付款,相關細節都在掌握之中。

Fortress Factoring取得EMI執照 圖/葉緯提供
Fortress Factoring取得EMI執照 圖/葉緯提供

耗時2年獲歐盟認可,打通台歐貿易任督二脈

不過,要在歐洲創立金融服務,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事實上,歐盟中央銀行對核發電子貨幣機構EMI(Electronic Money Institution)金融執照非常嚴格,尤其自英國脫歐後,原本比較積極核發EMI執照的立陶宛,也只在2年內核發了3張。

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葉緯團隊持續申請近2年時間,提出比其他金融同業更完整的營業計畫與風控措施,終於在今年3月獲得歐盟央行的認可,取得EMI執照,幾乎等同於拿到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門票」,可以前往歐洲任一會員國開辦貿易金融服務,與當地企業更深入合作。

「我們不只是一家金融機構,更是台灣企業老闆到歐洲做生意的觸手,同時也擔任台灣銀行業的眼線。」葉緯透露,Fortress Factoring已與台灣幾家重要的銀行機構洽談合作,也協助完成知名科技大廠的重要訂單;台商的往來不只是為了貿易金融,而是透過信任機制管道了解當地客戶或供應商的狀況,建立彼此的信賴,讓雙邊貿易更能蓬勃發展。

Fortress Factoring葉緯 圖/翁挺耀攝影
Fortress Factoring葉緯 圖/翁挺耀攝影

Q:為何選擇在立陶宛創業?

近年來,立陶宛從一個人口數僅280萬如台北市規模、多數台灣人不熟悉的小國脫穎而出,其中2大代表性的產業即是「軟體服務業」及「金融科技業」。我發現,台灣與立陶宛開始出現更深入的貿易機會,也積極實踐金融科技政策,加上立陶宛人才能力出眾、密集度極高,整體金融生態系成長快速,可見立陶宛金融科技產業環境有著韌性表現。

Q:Fortress Factoring看見什麼商機及合作產業?

比起支付服務,我認為「貿易金融」對台灣企業更有機會,加上立陶宛與台灣之間尚無任何金融機構往來,若能用區塊鏈作為核心,將有機會成為貿易金融的關鍵角色。此外,目前進行的幾個案子都與科技產業有著密切關係,台灣像資通訊(ICT)產業、汽車零組件、太陽能光電,都具有規模及潛力。

Q:取得EMI金融執照後的下一步計畫?

拿到EMI金融執照而進入新階段,產生出非常明顯的「質變」,例如業務布局範圍涵蓋擴張到全歐洲市場,在客戶企業之間也會因為被歐盟認可而變得更加信任,幾乎打開了全世界所有最困難的貿易大門。未來將持續建立跨國據點、擴展中東歐辦公室,往貿易融資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