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抱撂倒阻修法 哪門子反守為攻

立法院17日院會下午議程,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右)突然強搶祕書長周萬來(左)手中的提案書,連周的眼鏡盒都噴飛空中。(姚志平攝)
立法院17日院會下午議程,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右)突然強搶祕書長周萬來(左)手中的提案書,連周的眼鏡盒都噴飛空中。(姚志平攝)

立法院昨為國會改革打破頭,多名立委送醫,520前爆全武行,而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一句「恐爆史上最大衝突」,已為接下來4年的朝野關係刻下一道傷痕。準總統賴清德日前要綠委「反守為攻」,指的是論述,絕非拳腳相向,綠委恐怕是畫錯重點,賴清德若再神隱不說話,執政後國政推動堪憂。

朝小野大的局面已是既定事實,執政黨不能硬幹,要有良好的朝野溝通,否則政局永無寧日,賴清德當選感言也說過會接納在野黨對國家好的政見,也允諾對有爭議的議題暫緩,以朝野容易有共識的民生法案優先。不過,理想都很飽滿,現實不止骨感還很淒慘。

賴清德14日宴請綠營立委時,面對黨內低迷氣氛,憤慨說出「愈艱困愈要團結」、「新內閣上路後要反守為攻」,似乎是在鼓燥衝突,催化出昨日的議場暴力名場面。

回顧此期間朝野論戰,民進黨明知自己是少數,面對爭議草案卻擺出高姿態,強硬對抗方式與在野黨針鋒相對,實為不智,過程中為何不多釋出些善意?

以花東交通建設特別條例為例,即便在野黨提出較激進版本的修法來喊價,執政黨也可以經過對話,增加草案本身可行性,或是與行政部門溝通更好的方案,既然沒人反對建設,何苦在那兒膠著論戰,把爭議提升到憲政層次,打一場永無結果的辯論?

無奈朝野惡鬥恐怕將是未來立院的常態,執政黨想推動的草案被在野黨全盤否定,只能上演全武行再打一次,然而每打一次,朝野互信就減少一次,在野黨凡事杯葛否決,執政黨再來抵制、搞釋憲,惡意無限輪迴,國家4年將陷入原地空轉的困境。

賴清德未來面對的不只是內政問題,台海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但兩岸對話必須以台灣內部團結為基礎,否則對岸想談,都不曉得該跟誰談,朝野愈是撕裂,兩岸關係愈難樂觀;而且賴清德若對內都無法團結朝野,如何奢望他對外能夠以和為貴、穩健處理兩岸互動?

賴清德就職後,作為國家領導人,有義務擔起責任,主動向在野黨遞出橄欖枝,緩和朝野關係,只有掌握實質權力的人先放下身段,才能要求在野報以善意,讓社會達成真正的善的循環,朝野和諧國家才能繼續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