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屎流成河」舊印象 屏東河川及土壤污染整治連兩年特優

屏東縣河川及土壤污染整治有成,連續兩年蟬聯「特優」殊榮。
屏東縣河川及土壤污染整治有成,連續兩年蟬聯「特優」殊榮。

▲屏東縣河川及土壤污染整治有成,連續兩年蟬聯「特優」殊榮。

屏東縣擺脫「屎流成河」舊印象,去年在環保署水質保護與土壤整治評核中,突破重圍再度獲得非六都「特優」,創下歷年最佳成果。

屏東縣為農業大縣,環保局為改善河川水質,強化水污許可審查,並透過夜鷹早鳥等專案行動,運用科技執法、蹲點接力稽查,讓偷排無所遁形,有效降低民眾陳情數百分之五十一。

環保局同時積極推動畜牧廢水資源化措施,資源化通過家數及施灌量均位居全國之冠;縣內設置水淨場及人工濕地等現地處理設施共十一處,淨水成效良好,琉球鄉興建第四座聚落式污水場,完成後可處理全島九成生活污水。

環保局近幾年也搭配相關整治手段,今年河川嚴重污染關鍵測站已由三站減少為一站,而東港溪興社大橋已由嚴重降至中度污染,在東港溪四十六點九公里的河段中,嚴重污染長度僅剩零點四三公里,創歷史新低,顯見東港溪脫離嚴重污染僅剩最後一哩路!

另外,在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方面,去年共完成四處場址整治、面積達二十三公頃,超前部署針對高風險地上儲槽查核一百四十三家次,杜絕油體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