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樹採種人】膽識兼具的「森林接生婆」

採種人,攀高採下種實,努力為樹木培育下一代,因此被戲稱為「森林接生婆」

戴著安全頭盔、一身勁裝的採種員,將手中 10 盎司重的豆袋拋擲上樹,目的在錨定樹梢支點,之後再慢慢以繩索上攀。

「Clear!」豆袋往上拋擲,攀樹者從喉頭發出一聲清脆宏亮的喊聲,提醒站在大樹下的人員淨空,天外可能飛來一物,砸傷無辜的旁觀者。

採種團隊之一的吳佩芬,身上穿著約 10 公斤重的攀樹坐帶,勾掛水壺、高枝剪等工具,此刻正站在一棵巨大的赤皮樹上,伸長手臂用高枝剪採下樹上的堅果。這棵 26 米高的殼斗科大樹,矗立在 1600 公尺的新竹赤峰山上,6 月中旬,僅見少許幼果。

從打鋼釘到拋繩索

攀樹採種,是一項高危險性的工作,首先除了必須克服對高度的恐懼,上樹之後往往也可能發生許多突發狀況,包括與虎頭蜂不期而遇、身上爬滿令人奇癢無比的樹蟻,以及長時間在樹上工作,如何就地解決飲食及其他生理上的問題。

主責為調度採種工人的吳昌田表示,採了將近 20 多年種子,然而近兩、三年都沒再接到工作。過去他所採的多是肖楠、紅檜、扁柏、冷杉等高海拔針葉樹種,使用的工具也僅有簡單的爬樹釘(ㄇ字釘或五吋釘)、尼龍繩、鉤環、頭盔、黑網。

其中打鋼釘是傳統的攀樹技法,因為目標樹種的針葉樹都在 20 米以上的高度,使用爬樹釘,釘成一排階梯式的通道,才能攀上高聳入雲的樹梢採集種實。

從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畢業後即進入採種團隊的張宗民,花了 2 個月的時間嫻熟採種的拋繩攀樹技巧,他表示:「其實高度的恐懼還在其次,爬樹最需要克服的是對繩子的信任感,因為你的重量、你的安危都繫在這一根細細的繩索上。」

今日的拋繩攀樹設備五花八門,除了豆袋、繩索、安全短繩、勾環鎖扣、上升及下降器、腳踏繩、手鋸......林林總總,從裝備上做了許多安全確保(還包括樹皮保護器)。

台灣從美國引進的拋繩攀樹技術,從休閒運動發展成一種工作技能,近年來被普遍應用在採種上。拋繩攀樹技術與傳統的徒手攀爬,無論在從業者年齡或技法上,彷彿是兩個世代的交替。

詢問吳昌田對於新的拋繩採種攀樹有什麼看法,「啊!那些丟繩子、有的沒有的,很拖時間啦,我們半個小時就爬上去了!」新設備、新技術對採種老手來說,似乎反而礙事不方便。

傳統採種人質疑現代攀樹師效率不高,時間耗費是以前的 3 倍,工資則增加了 2 倍以上,採種成本高出很多。然而,現代攀樹採種人則表示,安全是不能妥協的,樹木的危害也是不能回復的(指的是在樹幹上釘鋼釘)。

種子與土地的媒妁之手

攀樹採種不是個新鮮行業,近幾年來因為引進國外的拋繩攀樹技術,看似酷炫的冒險活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投入,也為原本垂垂老矣的採種界,意外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吳佩芬一畢業就被延攬入列,除了精進攀樹技術,也在工作中學習到許多採種的眉角,例如:「針葉樹有後熟機制,不能等到完全成熟再予採種,否則極可能爆掉。」「採殼斗科的長尾尖葉櫧時,因為怕松鼠與飛鼠啃食種實,因此必須先攀上樹梢予以套袋保存。」

這個採種團隊集聚了許多年輕的林業新血,不論是否為森林系科班出身,成員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具求知慾、學習能力強。

年僅 24 歲的採種人吳佩芬告訴我,這個工作對她來說最大的意義是,能夠協助物種生命延續,每在嚴苛的環境與氣候的考驗下,每一次安全順利地「接生」種子,帶給她的成就與滿足感,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比擬的。

圖:甫採下的大葉楠種,須經人工採檢處理,是相當倚賴手工人力的活兒。
圖:甫採下的大葉楠種,須經人工採檢處理,是相當倚賴手工人力的活兒。

採種這個行業,很辛苦,但也可以說很夢幻,因為談的是很遠的未來,交付的一枚種子,是十年、百年後的「希望」。

採種人,攀高採下種實,努力為樹木培育下一代,因此被戲稱為「森林接生婆」,有膽量、有知識,才能勝任撮合種子與土地之間的媒妁。

從一粒種子到一片森林,或許採種人心中最能了然胡適的名言:「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採)」!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蕭耀華;圖片提供/林務局本文摘自《籽木林森》 https://lihi1.cc/nyHRb《經典雜誌》網址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