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去勢療法 開刀比用藥傷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每年新增約 4900多名攝護腺癌患者,治療以開刀或藥物 2種去勢療法為主。去年美國發表研究認為,藥物治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但長庚團隊 17日發布研究證實,開刀較藥物治療在 1.5年內心血管疾病風險反而高出 40%。
根據國健署統計, 2014年攝護腺癌在 10大癌症死因中排行第 6,且有逐年上升趨勢。攝護腺癌主要治療為荷爾蒙去勢療法,以降低體內雄性激素睪固酮濃度達到抑制腫瘤效果。荷爾蒙療法又分為 2大類,包含藥物去勢與手術去勢。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東藝表示,研究團隊分析台灣 1997∼ 2011年共 5萬 8308名攝護腺癌患者治療狀況發現,開刀治療在 1.5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等風險,比藥物治療高出 40%。但追蹤 1.5年以後,兩者就沒有明顯差異。
根據統計,台灣接受荷爾蒙去勢療法的患者平均 76歲,心血管共病多,且每 6人就有 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提醒,包括年紀大於 65歲的病人,有高血壓病人,過去有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或冠狀動脈疾病病史病人, Charlson共病指數大於或等於 3分等 4大類病患族群,更須注意心血管風險。
所謂 Charlson共病包括心肌梗塞、失智症、糖尿、肝病、慢性肺病、腎臟病、半身癱瘓、惡性腫瘤、白血病、淋巴癌及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等疾病。
這項研究成果 10月發表在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官方期刊《臨床腫瘤學期刊 JCO》。
林口長庚副院長、泌尿科教授馮思中建議, 50歲以上民眾應隨時注意有無頻尿、急尿或排尿困難等症狀。
此外,針對接受荷爾蒙去勢療法的病患,長庚研究團隊也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特徵,如胸悶、冒冷汗、肢體無力,應及早就醫;如有服用阿斯匹靈藥物的患者應遵醫囑服藥,勿自行停藥;並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的控制;戒菸;飲食多蔬果、穀類,減少飽和脂肪酸;避免過度飲酒,並適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