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患者新選擇 從手術到海福刀的多元治療方案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潘昱僑報導】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五,同時也是全球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這些數據背後反映了許多中、老年男性面臨的壓力與焦慮;對確診男性來說,不僅要面對疾病帶來的身體影響,還要應對治療所伴隨的擔憂和疑慮。

台灣攝護腺癌攀升:飲食影響與早篩建議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醫院教授馮思中表示,隨著社會老齡化和飲食西化,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病率持續增加,根據最新統計,2021年台灣新增攝護腺癌病例已達7,000多例,患者確診的平均年齡為72歲,較歐美國家晚約十年,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在晚期才被發現;主要原因包括飲食中的高脂肪和乳製品攝取增加,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馮教授強調,及早篩檢和診斷對於降低晚期癌症的發生率相當重要,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一次PSA癌症指數檢查,有家族史者應提早至45歲。

早期手術到晚期藥物 多元訂製的治療選擇

馮教授指出,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根據癌症期別不同而有差異;早期的治療常以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處理癌症部位,近年局部治療的趨勢逐漸興起,海福刀和冷凍療法已成為早期攝護腺癌的重要治療選項,對於晚期攝護腺癌患者,由於癌症可能已擴散或不適合手術,主要依賴荷爾蒙治療、化療和標靶等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目前治療趨勢日益多元,患者應與醫師討論,根據癌症級別、年齡及個人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攝護腺癌治療的進化與突破

回顧攝護腺癌治療的發展歷程,馮思中教授特別提到荷爾蒙治療對晚期攝護腺癌極為重要;研究發現,男性荷爾蒙是攝護腺癌細胞生長的主要促進因素,去除荷爾蒙可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馮教授表示,現代治療方法不僅多樣且先進,如達文西微創手術、放射治療以及質子治療;此外局部消融技術如海福刀和冷凍消融,也在破壞癌細胞方面有顯著的成效。馮教授強調,近年來攝護腺癌治療進步顯著,早期發現治療效更好,而晚期也能透過先進的治療手段來控制病情進展,進而提高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精準治療局限型攝護腺癌的未來趨勢

雙和醫院泌尿科陳冠州教授表示對於局限型的攝護腺癌,最新的治療發展趨勢是採用侵犯性更小的術式,這類手術對患者的負擔較小,具有住院時間短、術中出血風險低、術後性功能和尿失禁問題明顯減少等多項優勢,此外也能有效避免局部器官的損傷,目前海福刀(HIFU)是治療局限性攝護腺癌的主要術式。陳教授強調,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海福刀具備局部精準定位的程式,除了傳統的燒灼,現今技術已發展到利用超音波或核磁共振進行定位,針對癌症部位進行局部或一半腺體的燒灼處理,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陳教授表示,新一代海福刀不僅提高了治療的精確性,還能讓病患對於手術結果更加滿意。

高齡攝護腺癌 有效安全的治療選擇

同時陳冠州教授指出,攝護腺癌主要發生在年長男性,尤其是70歲以上的長者多伴有其他共病,接受傳統手術麻醉和出血的風險較高。而海福刀的優勢在於可以對年長患者進行局部或部分腺體的燒灼,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陳教授分享了一位85歲患者的案例,該患者在切片後被診斷為中等惡性度的攝護腺癌,這類癌症的特徵是不易在短期內轉移,由於患者年紀較大,因此選擇海福刀進行治療是相當合適的方法。治療後,患者的攝護腺癌指數顯著下降,同時在生活品質、尿失禁和性功能方面都與手術前無異,顯示了海福刀在治療高齡攝護腺癌患者的潛力和效果。

隨著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和精準化,從海福刀的局部消融到核子醫學的Lu-177治療,都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兩位教授表示,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公共衛生政策的推動,患者在面對攝護腺癌時,應積極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早期發現並治療,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而降低攝護腺癌的死亡率,讓患者在接受治療後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也是醫療人員不懈努力的使命。

【延伸閱讀】

攝護腺癌存活率高嗎?治療一定要開刀? 常見5大QA一次看!

攝護腺癌不想術後尿失禁、不舉? 國內外專家曝新一代「海福刀」療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0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