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販5年來大減7.4萬攤、11.8萬人 主計總處曝2因素所致

攤販5年來大減7.4萬攤、11.8萬人 主計總處曝2因素所致
攤販5年來大減7.4萬攤、11.8萬人 主計總處曝2因素所致


主計總處今(5/29)發布5年一次的攤販經營概況調查,截至2023年6月底,全台的攤販數為23.3萬攤,相較2018年8月底減少7.4萬攤,而從業人員也從約47.6萬人減至35.7萬人,官員說明,主要受到疫情影響,使得網購、外送平台服務加速發展,且來台觀光人數減少所致。

主計總處今日公布「112年攤販經營概況調查」統計結果,官員說明,攤販經營調查5年進行一次,主要是彌補工商普查的不足之處,完整呈現工商產業發展的情況,調查的對象囊括公有市場、零售市場與某區域內達30攤以上的流動攤販。

統計顯示,到去年6月底,攤販共計23.3萬攤,以小吃、食品及飲料類攤販12.5萬攤最多,占53.61%,生鮮食品類5.6萬攤,成衣、被服、紡織品及鞋類2.3萬攤;五年來,小吃、食品及飲料類減少3.9萬攤最多,而其他商品販賣類減1.0萬攤,減幅達30.47%最大。

相較2018年8月底,攤販數減少7.4萬攤、減幅23.95%,主因疫情催化網購、外送平台服務加速發展,且2022年7月至去年6月平均每月來台旅客為28.7萬人次,遠低於疫情前水準、2019年12月的114.3萬人次。

攤販數減少,連帶影響從業人數,統計指出,直到去年6月底攤販從業人數35.7萬人,相較2018年8月底減11.8萬人、減幅24.88%;若按營業類別觀察,以小吃、食品及飲料類從業人數20.0萬人最多,生鮮食品類8.9萬人、成衣、被服、紡織品及鞋類3.1萬人。

至於攤販的營業收入也明顯減少,統計顯示,2022年7月至去年6月攤販營業收入3954億元,平均每攤營業收入169萬4000元,5年間減幅3.64%,利潤為53萬3000元、減幅7.30%;在各營業類別中,以生鮮肉類平均每攤營業收入 378萬9000元、利潤82萬3000元,居各類別之冠;服務類平均每攤營業收入約74萬4000元,創造利潤27萬8000元。

主計總處表示,5年間各營業類別攤販平均每攤營收及利潤均呈減少,其中其他商品販賣類與成衣、被服、紡織品及鞋類受到多元零售通路持續發展影響,平均每攤營業收入及利潤均減逾2成較多;生鮮食品類與小吃、食品及飲料類平均每攤營業收入僅呈微減,平均每攤利潤均減少3%至4%,減幅相對較緩。

另外,受到數位化發展影響,統計指出,到去年6 月底投入營運數位化攤販計2萬8512攤,占全體攤販數的12.22%,較2018年 8月底增加8.46個百分點,其中2萬6190攤透過網路提供營業資訊,而使用行動支付及透過網路銷售者分別有9941攤及8974攤。

當中,以小吃、食品及飲料類投入營運數位化者1萬9957攤,占該分類15.95%較高,且因疫情影響,提供行動支付有6460攤,透過美食外送等網路銷售有6939攤,5年間分別成長25.5 倍、3.5倍;反觀至生鮮食品類營運數位化程度相對較低,比率僅 3.75%。

更多太報報導
蚵仔麵線成質詢必考題 主計長陳淑姿:台北價格比台南貴
看好景氣持續活絡 主計長陳淑姿:全年GDP至少3.5%
4月失業率3.36% 主計總處:勞動市場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