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廚餘汙染 學者提社區就地堆肥

【陳君明 台東】

除了常見的紙類、鐵鋁罐等回收物外,廚餘一直是全台垃圾回收的癥結,目前各縣市都在垃圾車上設置廚餘桶,讓民眾可將廚餘倒入,清潔隊集中後餵養豬隻或作堆肥,然而按照環保署的統計,全台廚餘回收率僅有1成,大部分的廚餘,仍是送入焚化爐或掩埋,造成更大的環境汙染與浪費,有環境教育推廣者就建議,廚餘應該在家中或社區就地堆肥,成為滋養作物的肥料。

負責整個園區戶外清潔的藍先生,三不五時割草、撿落葉,到了傍晚,就一袋袋的丟進垃圾車。

清潔人員 藍先生:「(最後你會丟到哪裡去),等垃圾車丟。」

事實上垃圾掩埋場裡,常常可見塑膠袋裡,裝滿原本可腐爛的樹枝樹葉、枯草等,甚至有一袋袋,已傳出陣陣臭味的廚餘。

台東市民 劉美杏:「那我的隔壁鄰居都是,垃圾包一包(廚餘)就出去了,尤其你看吃便當的,那怎麼會分呢?」

據統計台東的家戶垃圾裡,廚餘便占了3成以上,廚餘回收率也僅有7%,不但造成掩埋場容易生成沼氣,即便送入焚化爐也會燃燒不完全。

台東縣環保局長 謝清泉:「你這些廚餘,湯湯水水的放進去,不只會造成環境,戴奧辛的產生量以外,也增加我們處理垃圾的費用,因為送去高雄燒的話,是秤斤秤噸的。」

由環團成立的零垃圾教育中心,就特別教育民眾如何做廚餘回收,並將廚餘送往養豬戶或集中堆肥。

台東環盟召集人 廖秋娥:「沒有辦法馬上處理,我們就先放在冷凍櫃,可以處理我們就做成堆肥。」

台東市民 劉美杏:「就算聖母醫院,聖母農莊有教怎麼回收廚餘,處理變成肥料的部分,我覺得有困難度,第一個家裡要空間夠,第二個你要認真執行這東西。」

有永續生活推廣者則認為,民眾可以更簡單的在家處理,根本毋須丟棄,在花器裡填上一些土,鋪上廚餘後,再放入一些枯草落葉,放上厚紙板、枯草當覆蓋,就可以挖洞放些土,種植花草、蔬果,廚餘不但能提供好的肥分,掌握好碳氮比,枯草落葉也能阻斷廚餘產生的酸臭。

大地旅人工作室成員 孟磊:「你臭的廚餘,還有這個(枯草)東西會結合起來,被微生物吃進去,大便出來,就變成腐植土,是香香的不是臭的。」

即便家庭無法自行處理廚餘,也可以由社區處理,在台南市就有人在公園裡,設置了社區堆肥站,以落葉及廚餘作堆肥,還能提供公園植物肥分。

大地旅人工作室成員 孟磊:「每個社區都有這樣的人,很喜歡幫忙大家處理這些,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廚餘)都是土壤成分,也是他們菜的養分來源。」

推廣永續生活的孟磊強調「把問題視為正面的資源」,無論枯枝落葉或是家庭廚餘,都不該被視為垃圾,只要合理的運用這些生活廢棄物,也能成為有益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