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社會認知能力 治療精神疾患關鍵

曾懷萱指出,社會認知能力是解讀他人情感、意圖和心理狀態的綜合能力,研究顯示與精神疾患息息相關。(成大醫院提供)
曾懷萱指出,社會認知能力是解讀他人情感、意圖和心理狀態的綜合能力,研究顯示與精神疾患息息相關。(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社會認知功能在許多精神疾患身上都存在受損的情況,而社會認知能力相較不足的問題可能讓精神疾患者更容易感到孤單、不被支持的情感,成大醫精神部醫師曾懷萱表示,社會認知能力的訓練、改善,可能是治療精神疾患的重要途徑。

人際相處透過察言觀色、觀察環境氛圍能有效避免誤會,透過感知、掌握他人情緒與社交互動的線索能有效幫助「閱讀空氣」,這份「能力」源自大腦的社會認知能力,醫學上專指人解讀他人情感、意圖和心理狀態的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曾懷萱指出,社會認知能力能幫助我們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藉由洞悉他人對我們言行的情緒反應,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互動更加和諧。然而許多精神疾患都存有社會認知功能受損的情形,除自閉類群發展疾患(含亞斯伯格症)外,思覺失調症、雙相情緒障礙症(躁鬱症)、憂鬱症、焦慮症等也都與社會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據成醫精神部近期發表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在解讀他人情感的能力上表現較差,而躁鬱症患者除了在躁狂或憂鬱狀態有類似的困難外,患者即使在情緒相對平穩的緩解狀態,社會認知能力仍較一般人不足,無形中也容易使患者在社交互動中受挫、產生誤解,也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品質等。

曾懷萱強調,社會認知的受損不僅與心理症狀相關,也可能與注意力、執行功能,甚至與視覺動作協調能力等認知功能有關,而社會認知的訓練、改善則可能成為治療精神疾患的重要途徑,如何擬訂相關治療策略、改善患者社會認知能力,也待精神醫學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