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在即 配套措施嚴重不足

中國時報【蔡依珍╱桃園報導】 桃園東門市場和中壢「大時鐘」第一市場,都是在地好幾代人的共同回憶,但因慘遭祝融、年久失修等被鑑定為危樓,市府斥資規畫改建,配套措施卻嚴重不足,台北老建成圓環斥資改建卻成蚊子館已有慘痛前例,桃市府應該因以為鑑,傾聽攤商心聲審慎規畫評估。 市府上任後積極推動桃園東門市場和中壢第一市場的改建工程,2市場都歷經3度流標,終於在上月順利決標,分別斥資6.4億元和4.9億元,改建成現代化綜合大樓。 但不只民眾不捨老店搬去哪兒,攤商也擔憂要喝西北風,配套措施嚴重不足,新大樓更有車位不足、攤位過小、動線受阻等重大問題,不外乎連綠營議員也不買帳,諷刺:「計畫起來驚死人,做起笑死人!」 議員魯明哲直言,完工後究竟是傳統市場還是現代商場須要有明確的定位、讓現有的攤商清楚知悉,嚴詞反對花大錢蓋傳統市場。 他舉位處中壢平鎮交界繁華區的「平鎮第一市場」為例,蓋的富麗堂皇,卻因事前沒有溝通,原有攤商不要唱空城,其他業者也因規畫不符需求不願進駐,不斷換手經營成蚊子館,是引以為鑒的失敗組。 魯明哲說,中壢興國市場,事前全面協調,政府出錢、攤商有意下,順利促成結婚大典,連續多年獲經濟部四星級優良市集,地方媽媽甚至以「穿高跟鞋逛傳統市場」讚揚,強調要先協調、規畫,水產區要水、美食區要瓦斯等,才能從管線配置就審慎評估,符合攤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