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著更自由!蔡璧名用莊子智慧妙解愛情

台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以莊子的智慧,解開跨越千年之後的現代難題,讓現代人重新愛上莊子。她到Yahoo TV《茜問》,與陳文茜分享莊子「站在格子外」的迷人之處。在過去禮教至上的年代,莊子敢於提出重視己心更勝教條,這個觀念深深觸動了蔡璧名,也讓她不停告訴學生們,要勇於活出健康快樂。

▲蔡璧名引導學生去觀察解析詩人不同的愛情觀。
▲蔡璧名引導學生去觀察解析詩人不同的愛情觀。

蔡璧名想到,過去曾有一位畢業多年的女學生,找她告解自己婚內出軌,正打算離婚。蔡璧名建議她和父母討論,父母詫異之餘,也很驚異女兒竟然會和久別重逢的蔡璧名傾吐心事。這名已嫁作人婦的女學生,才說出在老師的課堂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罪不可恕的。所以當她違反了一夫一妻制,面對世俗眼光的壓力,才會在蔡璧名這裡尋找出口。

提到婚姻制度,陳文茜直言離婚反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她過去就提出把一夫一妻制改為「中程協議」的想法,以合約取代終生綁定,在當時引發熱烈討論。陳文茜笑說,沒有人批評,大家反而是討論合約應該簽多久才合理,女性多半支持15年,男性則覺得可以拉長到20年。

蔡璧名思考著,如果人對某樣追求特別狂熱執著,那究竟還剩多少時間可以放在自己的感情?這兩年她在台大推出新課程「詩人之愛」,帶領學生在詩人身上看到不同的愛情類型。她以每個人吃飯習慣差異為例,引導學生們如何深情而不滯於情,喜歡一個人不一定非要和他在一起一輩子,永遠只專注在當下。

觀察身邊朋友的婚姻狀態,蔡璧名也感受到能幸福到白頭的伴侶屈指可數。她想到錢鍾書形容妻子楊絳是「什麼什麼什麼」,就是在說另一半扮演三個不同角色,分別是知己、情人和適合一起生活的人。陳文茜從楊絳的觀點反推,或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感情長遠的關鍵。

▲蔡璧名用莊子的智慧,解答世間情愛。
▲蔡璧名用莊子的智慧,解答世間情愛。

受到莊子觀念的影響,蔡璧名過去談感情,就尊重對方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心能逍遙,身能自由」是最重要的,不要執著於一定要如何,所以對蔡璧名來說,除非真正能成為神仙眷侶,否則還是不要輕易進入婚姻。

蔡璧名在新書《我不知道夜》中,形容愛情的盡頭是一堵牆。她現場朗讀書中詞句,讓讀者感受她如何透過情詩傳遞「正向情感學」。蔡璧名運用「一堵牆」的意象,描寫愛情從萌芽到幸福。雖然童話故事般的婚姻比率極低,但她還是想呈現那樣單純美好的境界,樂觀看待愛情。

她面對愛情的態度相當坦然,因為受到莊子的影響,她不願意把社會規範和框架套用在人生中,而堅持要活出自我。她以莊子「庖丁解牛」的典故為例,妙喻人生其實正如牛體一般,筋骨盤根錯節。而人類往往會因為渴望而去執著,蔡璧名認為,如果渴望已經令人形銷骨毀,那就應該停損,把心思拉回自己身上,把自己過得更好。

蔡璧名坦言自己也有執著的時候,她會選擇回到自身,放下對外物的堅持。陳文茜也有另一套解法「7-11」,給自己7天、11天的時間,去宣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當她意識到感情沒有辦法走下去時,雖然受傷,但理智停損,寧可轉移焦點去勞動,也不要浪費時間去鑽牛角尖。蔡璧名建議她可以加上「擁抱」,陳文茜從善如流,伸出雙手對蔡璧名送上大大的擁抱。

▲談情傷停損,陳文茜溫暖擁抱蔡璧名。
▲談情傷停損,陳文茜溫暖擁抱蔡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