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外國專業人才來台 部分條文卡關

爭搶全球人才,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7日初審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增訂取得永久居留的外國人才滿足一定條件,可適用身障及長照服務,不過國民黨立委鄭天財擔憂「專業工作」定義過廣,恐排擠國內就業機會,部分條文暫時卡關。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AI旋風,加上半導體等新興科技商機火熱,各國瘋搶人才,為吸引初次來台工作的外籍人才,強化台灣延攬國際人才有利契機及誘因,立院提案鬆綁外國專業人才來台相關法規限制。

此次修法重點包括放寬僑外生申請永久居留年限折抵、增訂放寬外國專業人才及其眷屬適用身心障礙及長照服務,另配合去年三讀修正通過《入出國及移民法》,刪除現行《外國專業人士延攬及僱用法》第12條第3項到第5項.回歸入出國及移民法規定。

朝野會前對修正條文已取得共識,針對取得永久居留的外國人才,滿足一定條件,可適用我國身心障礙及長照的部分服務。不過對於外國人在台從事專業工作,放寬申請永久居留的續留期間折抵,如外國專業人才在台取得學士學位可折抵1年,則無法達成共識。

鄭天財認為「專業工作」的定義太寬,甚至包括外語教師,恐衝擊國內就業,因而持反對意見。民進黨籍召委邱議瑩解釋,修正此法主要還是吸引外籍人才,因全球都在搶人才,認為只是增加誘因,不影響國內就業,幾經溝通未果,只好將該條文保留送黨團協商。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來台念英語系的外籍生相對較少,不至於排擠國內教師就業,且專業定義應依照企業需求,以2022、2023年統計來看,可以折抵1年的外籍人才約501人,可折抵2年的有197人,適用人數非常少,且國發會評估到2030年需要40萬的人才,目前供給量是26萬多,還有14萬多的人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