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清零後,中國經濟超快速復甦 《經濟學人》:強勁消費將促進全球經濟成長

中國政府去年12月放棄3年來一直嚴格實施的新冠「清零」戰略,感染人數爆增,中國流行病學家估計中國至少8成人口都已感染過新冠肺炎。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5日指出,新冠病毒在中國快速傳播,中國的經濟復甦比預期更早,而中國的重新開放將促進全球經濟成長,但可能會讓人不安。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的新冠肺炎死亡總人數,但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感染新冠肺炎後康復,中國的服務業經濟正恢復生機。根據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按月調查結果,中國製造業以外的活動指數從去年12月的41.6躍升至今年1月的54.4,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成長。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喬虹及皮曉晴表示,中國的零售、住宿、餐飲等「受新冠疫情打擊」的服務業活動急劇增加。《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中國電商平台「美團點評」上,一些餐廳的等候名單已增至1000桌。中國民眾過去3年常常排隊做核酸檢測,現在則排隊前往受歡迎的寺廟祈禱,例如凌晨4點就會有人到浙江省杭州的靈順寺拜財神。

2023年1月,中國北京街頭一景。(美聯社)
2023年1月,中國北京街頭一景。(美聯社)

2023年1月,中國北京街頭一景。(美聯社)

根據美國花旗集團(Citigroup)的數據,現在中國民眾的銀行存款超過人民幣120兆元(約新台幣537兆元),超過去年GDP的100%,比新冠疫情前的預期高出人民幣13兆元(約新台幣58兆元),而這些存款可以為一輪「報復性消費」提供資金。

然而,這些資金可能會被留作其他用途,其中許多資金都是緊張不安的家庭將現金存入銀行,而不是用來購買房產或投入共同基金,而現在他們不可能將其揮霍在購買商品及服務。花旗集團認為,中國更可能發生的是一輪「報復性冒險」,因為家庭有信心購買債券及股票,這些債券及股票的安全性低於銀行存款,但報酬可能更高,而這將提高資產價格,並為房地產市場提供亟須的提振。

《經濟學人》指出,因此,評估即將到來的消費熱潮更準確的方法是觀察家庭收入與消費者支出之間的差距。新冠疫情爆發前的3年裡,中國家庭將30%的可支配收入儲蓄起來;新冠疫情期間,他們將33%的可支配收入儲蓄起來。這種額外儲蓄的累計結果約為人民幣4.9兆元(約新台幣22兆元),如果今年消費者將其用於支出,他們的消費將增加14%(在針對通貨膨脹調整前)。

中國房地產價格下跌,就業市場疲軟,青年失業率仍高於16%。然而,中國的勞動市場在經歷了先前的疫情挫折後迅速反彈,失業青年僅占城市勞動力的1%左右。

2022年12月1日,解封後的廣州市海珠區街頭。(美聯社)
2022年12月1日,解封後的廣州市海珠區街頭。(美聯社)

2022年12月1日,解封後的廣州市海珠區街頭。(美聯社)

幸運的話,一些額外的支出將帶來更高的銷售額及更強勁的招聘活動,進而刺激額外支出,而這些都意味著消費可能占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比例,根據花旗集團的數據,如果將中國政府支出計算在內,消費將占近80%。這將是20多年來的最高比例。

中國的支出增加將為全球經濟成長做出可喜的貢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30日發布的預測結果,中國經濟今年將成長5.2%,占世界經濟成長的5分之2,而美國及歐元區加起來貢獻低於5分之1。

根據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經濟學家最近的估計結果,政策引起的中國GDP成長1%會讓世界其他地區的GDP在1至2年後增加約0.25%。如果中國重新開放讓將中國經濟成長率從3%提高到5%至6%,溢出效應可能是世界其他地區GDP成長0.5%至0.75%,按年化率計算約為400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至18兆元)。

然而,經濟成長的回升並非純粹的好事,各國央行仍希望抑制通貨膨脹。如果更高的中國需求增加了價格壓力,政策制定者可能會覺得有必要透過升息或延後削減來減緩經濟成長。

2023年1月,北京一間中日合資的工廠正在加緊趕工。(美聯社)
2023年1月,北京一間中日合資的工廠正在加緊趕工。(美聯社)

2023年1月,北京一間中日合資的工廠正在加緊趕工。(美聯社)

聯準會副主席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指出,中國取消清零政策對全球需求及通膨具有不確定的影響,尤其是大宗商品。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警告,這將增加「通膨壓力」,因為中國將消耗更多能源。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協助穩定該地區的經濟;10年後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成長協助穩定了世界經濟;今年,中國將再次為全球經濟成長做出最大貢獻。然而,過去中國的貢獻來自投資支出,而現在消費將發揮主導作用。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