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大變天、巿民超冷靜,高雄人準備好接受九二共識?

攝影:林佑恩、蘇威銘
攝影:林佑恩、蘇威銘

選前之夜,高雄警方在捷運美麗島站重兵部署,預防韓國瑜、陳其邁雙方支持者擦槍走火發生衝突。投票結果韓上陳下,20年來港都首度變天,但不僅是「綠地」變「藍天」這麼簡單:美麗島事件發生的城巿、本土性格強烈的高雄,這次選擇了支持「九二共識」的新巿長,接下來韓國瑜如何與高雄民間社團互動?港都會往什麼道路走去?

氣溫28度,南台灣的日頭熾烈,白天高雄人仍著夏衫,政局卻是20年來大換季。前一夜的開票激情,一早已煙消雲散,高雄人顯得冷靜。美術館公園周邊運動的民眾嘴裡還是談論選戰,卻沒有什麼火氣或亢奮,偶爾傳來一兩句訕笑:「看看韓市長怎麼拼經濟。」

選後的第一天,韓國瑜與陳其邁陣營早早就宣布休息一天,不會有任何公開行程,連兩邊的競選總部裡都異常安靜。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王宏仁分析,雖然臉書上支持綠營的同溫層哀鴻一片,但台灣公民社會已經成熟到將勝選的歡呼與敗選的失落當成常態,即使這是高雄20年來第一次從綠地變藍天,港都還是港都,沒有政府單位情資中的暴動或動盪。

昨夜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發表敗選感言時,呼籲支持者「為我加油之外,也要為韓國瑜市長加油」,安慰群聚在五福一路市民總部外的支持民眾。擔任陳其邁服務處志工超過20個年頭的林素娥心裡萬般不捨,經過一夜沉澱,一早就到競選總部幫忙打包。素娥姊苦笑:「難過一天就好,現在就專心期待當個『有錢的』高雄人,看看韓國瑜怎麼讓高雄發大財,我也是高雄人,發財我也要一份。」

話語裡除了微酸,更多的是憂慮。素娥姊說,綠營不只市長輸掉了,連議會也被國民黨拿下過半席次,未來能否監督市政是大家最擔心的,「但選舉就是這樣,既然輸掉了,只能接受。」回到市民總部繼續幫忙,也算是幫自己和幫綠營收拾敗選後的心情。

政治評論家蔡其達分析,這次民進黨的敗選,原本預估就算輸也是小輸,沒想到高雄竟然是大敗,顯示民進黨完全輕忽了高雄人的反彈,真的窮怕了、加上韓國瑜打出簡單的發大財口號,產生加倍的效果。從綠營在高雄的得票率來分析,原本穩固的基本盤都在這次鬆動。

北漂族的期待

高雄市區的韓國瑜選舉廣告看板。(攝影/蘇威銘)
高雄市區的韓國瑜選舉廣告看板。(攝影/蘇威銘)

究竟才剛到高雄不到一年半的韓國瑜,怎麼擄獲高雄人的心?勝選之夜在現場奮力搖著國旗的28歲小倩和25歲小恬姊妹倆回答記者:「當你在高雄只能找到月薪兩萬的工作,想回家卻不得不到台中工作時,『北漂』兩字一出立刻打中我們的心。」小倩苦笑:「我念到碩士畢業,高雄居然沒有我的容身之處,想要好的待遇只能跑到台中,那種苦是高雄人的痛,韓主委確實看到問題。」

問她們:「高雄這幾年有很多建設,也變得美麗,難道沒有增加榮耀感?」小倩繼續說:「就好像花瓶一樣,很美麗但又如何,兩萬出頭的工作看不到希望,再多的美麗建築都彌補不了口袋空空的焦慮。」

無論「北漂」論述遭遇多少挑戰,但擊中了不少高雄年輕人,是不爭的事實。

國民黨立委許淑華透露,當時會想到打「北漂議題」,也是遇到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來到黨部哭著對當時的主委韓國瑜說:「為了更好的待遇跑到福建工作,父親剛過世、姊姊又出嫁,媽媽很希望我回高雄,但就是找不到好工作。」那種心裡面的煎熬,也讓韓陣營的選舉主軸決定從「水災的5,000個洞」改打「北漂」,沒想到真的獲得熱烈迴響,這是事前完全沒有評估到的效應,也證明20年的民進黨執政真的沒有外界想像這麼美好。

韓國瑜在勝選感言中說到,「將一肩扛下高雄,也要當初不支持我的人不要有陰影,不分藍綠、小內閣用人唯才,全力拼經濟。」小倩就說:「我們就是對韓國瑜的拼經濟口號投下信任的一票,就像他給人的形象一樣,挽起袖子一副要認真工作的模樣,希望真的能讓北漂族返家成真。」

「九二共識」只是開始

韓國瑜競選時的造勢晚會。(攝影/蘇威銘)
韓國瑜競選時的造勢晚會。(攝影/蘇威銘)

高雄經濟怎麼拼?韓國瑜創造了順口溜「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14項經濟政見,包括推動「南南合作」與中國東南各省及所有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成立招商引資小組、鼓勵大型企業總部遷高雄、募集百億元成立青年創業基金、爭取成立自由經貿園區、成立「青年局」協助青年規劃就業等。

蔡其達斷言,韓國瑜上任後,陸客一定會增加,兩年內能不能讓高雄經濟好轉,將會決定韓流風潮維繫與否。

要迎回陸客,得先讓兩岸關係回溫,韓國瑜當選立即拋出「九二共識」,高雄接受拼經濟擺第一的政見後,不願具名的高雄在地政治觀察者預言,未來可能還有更右傾的政策會推出。

韓國瑜勝選之夜接受媒體聯訪時強調,現階段對兩岸的看法就是「九二共識」,當選後會建立「兩岸工作小組」。蔡其達指出,韓國瑜才剛剛選上,現在是聲勢最高的時候,順勢拋出「九二共識」高雄市民也只能接受,只是在美麗島事件的發生地產生一位主張「九二共識」的市長,這麼大的反差,後續效應值得觀察。更多報導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