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抑制房價效果不彰 30世代買房難如登天

政府喊打炒房,但從內政部營建署公布房價所得比的數字來看,打炒房政策效果不彰,收入在中位數的六都市民,買房越來越困難,房價也積累不少民怨。

根據《民報》委託求真民調公司調查結果,近六成受訪者不滿蔡政府未能抑制房價上漲,在蔡英文政府五大施政面向評價,不滿意度最高,尤其30歲世代的年輕人最不滿,高達74.7%。

2021年台北市房價所得比16.29倍、新北市12.52倍、台中市10.88倍、台南市9倍、高雄市8.52倍,桃園7.95倍,全國房價所得比則為9.46倍。房價所得比是指,一戶中位數住宅房價對一戶中位數收入家庭可支配所得的比值,也常被稱為小民購屋痛苦指數;換句話說,一般收入中等的台北市家庭,要不吃不喝超過16年,才能在台北市買得起一間房。新北市則要超過12年,台中市逾10年,台南市要9年,高雄市8年半。

雖然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房價所得比很難放在同一天平論斤秤兩,但根據世界銀行提出數據,一般已開發國家房價所得比在1.8到5.5倍,開發中國家則是三到六倍,歐洲及美國約在二至四倍,台灣的數字高過歐美等國家,也就是說,一般人的收入跟不上房價飛漲腳步。

依央行統計,2021年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合計34.82萬棟,創近八年新高。而央行在今年三月中第一季的理監事會議上,也有理事表示,去年第四季各區域無論是中古屋或新成屋,房價漲幅都相當高,遠高於第三季,且以新竹縣市漲幅居冠。

面對過熱房市,政府近兩年陸續祭出政策,從央行的房貸利率調升、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金管會提高土建融風險權數,財政部房地合一稅、大舉稽查租屋大戶逃漏稅,到內政部禁止預售屋轉售等措施,都希望房市降溫,但弔詭的是,房價還是節節攀高,甚至出現預售屋市場,建商反悔、購屋者「被退訂」、「一屋二賣」等亂象。

央行總裁楊金龍近日拋出打炒房震撼彈,他認為選擇性信用管制仍有精進調整的空間,可能方向包含縮短長年期房貸年期、限制特定地區自然人第二戶房貸成數,甚至不排除降低全台房市熱區貸款成數,但強調不會影響首購族。

不過,消息一出,已引發多位立委及專家表示反對,律師李永然就投書媒體呼籲政府制訂政策,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有全盤長遠規畫,且要探訪民隱,貼近現實面,了解民間疾苦。

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日趨嚴重,政府政策要如何讓30世代滿意,看來還有段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