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學界齊發聲 推動《青年基本法》 實踐青年主流化

立委陳亭妃與吳思瑤等人聯合台教會、台灣公共策益以及多個青年民間倡議團體呼籲推動青年基本法。圖:台灣智庫提供
立委陳亭妃與吳思瑤等人聯合台教會、台灣公共策益以及多個青年民間倡議團體呼籲推動青年基本法。圖:台灣智庫提供


大選年,各黨各派都說關注青年議題,但統整青年政策的主責單位卻付之闕如,究竟要怎麼改變這樣的現狀呢?今(25)日上午由陳亭妃與吳思瑤立委辦公室主辦,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學生聯合會、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共同於立法院舉辦實踐青年主流化--《青年基本法》立法公聽會,呼籲推動這項立法工作。

主持人立委陳亭妃首先提到,此場公聽會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青年政策的架構更完整,她表示青年議題有很多可討論的部分,青年也有很多需要協助的地方,但台灣目前沒有青年基本法,讓各部會權責分散,甚至疊床架屋,同時各縣市也沒有推動方向,她希望透過今日公聽會,讓更多人重視到這個議題,達成共識,未來也將會在立法院共同提出法案推動。

立委吳思瑤指出,韓國在2020年通過了青年基本法,也在2023年完成修正,但台灣上次有專法已經是1992年,距今30多年,對比韓國缺乏了整合性力量,目前青年世代面對的生存困境,應以立法作為下個階段的啟動。吳思瑤提到,台灣有條件,各部會也已做好準備,青年作為主體也是最重要的力量,期待今日的討論是行動的開始,青年主流化應該共同推動。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針對韓國《青年基本法》進行專題報告時指出,2022年底的地方選舉過程中,18歲公民權的議題讓各政黨都注意到青年議題值得關切,討論過程中也有許多青年需求被拋出來。雖然18歲公民權修憲最後並沒通過,但也讓各政黨在準備2024年的選舉時,不得不重視青年議題。根據今年3月台灣智庫所做的民調顯示,9成以上台灣民眾認為青年政策需要跨世代討論;7成以上認為應定期召開國是會議;6成5以上認為應該制定青年基本法;7成民眾認為以上意見應由各部會共同推動。顯示台灣民眾對青年政策其實具有高關注度。

但董思齊表示,我國憲法並未將青年視為單獨主體,在各法令也未對青年定義有明確規範,導致台灣在青年議題上進展有限。董思齊說,以與台灣同樣為總統制加剛性憲法的韓國為例,韓國也面臨了修憲上的困難,因此許多政策方向都透過基本法努力。韓國經驗對台灣的啟示是,韓國透過青年基本法,以青年為主體,貫穿中央地方的跨部會共同業務,讓跨政黨重視青年議題,並進行相關配套修正,確定青年議題的方向。對台灣來說,若各政黨重視青年聲音,應透過基本法,輔以民間國是會議來凝聚社會各界對青年政策的共識,加速青年主流化的實現。青年基本法只是手段,重點是達成青年主流化,透過交流溝通,擬聚各年齡層的意見,才能讓青年主流化的目標得以實現。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發言時提到,台灣現在需要對青年友善的一部新憲法,台灣現今的憲法已是1940年代訂定,當時沒有青年主流的概念。在政治上青年沒有參與,台灣總統要40歲才能參選,但世界各國都有40歲以下的領導人,與國際潮流相違背。因為修憲的困難,要進行法律的彌補就是需要青年法,才能跟上世界在世紀初的風潮。

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系副教授劉兆隆認為,青年基本法最重要應釐清國家對青年的責任,基本架構才會清晰。其次,思考青年基本法的同時,也應該思考目前的青年署層級是否過低的問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只是三級機關,不能跨部會協調政策,應該審慎思考是否設計青年部。選舉時各黨派都希望爭取青年選票,但青年署署長是14職等文官,年齡相對偏高,應考慮是否政務任用,讓青年感受到政府有心推動青年政策。

台灣學生會聯合會秘書長黃亭偉指出,基本法的樣貌是統一基本論述及態度,尤其是對於青年的態度,讓青年主流化融入各部會。青年基本法是給政策方向,也關乎國家要給青年怎樣的未來。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認為台灣應以芬蘭青年法為目標,制定定期檢核機制及國家青年會議,每四年發布一次青年政策的方案。盡管台灣的修憲門檻很高,但去年底修憲公投最中是是同意大於不同意,我們應該慢慢凝聚攻勢,而現在就要重視。

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副理事長甘知沂建議在這次的青年基本法倡議,應該也要邀集考選相關機關參與討論,或者是在定期的青年政策白皮書當中,加入「是否有創造公平且具有世代正義的國家考試制度及應考環境」,作為一個必要的檢討項目。

公聽會也請各部會進行目前負責青年政策的推動報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就青年發展的部分進行說明,希望透過青發署業務,打造青年環境,重點在青年的人才培育,包含青年生涯輔導、青年公共參與、青年國際體驗與學習。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青年就業的部分,提出去年協助75萬青年就業,並說明行政院核定投資青年方案第二期的內容,包含盤點青年各大議題,訂定五大目標:青年職涯定方向、產業人力供需、青年失業、青年薪資提高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就青年創業業務進行說明,包含了線上及線下的諮詢服務、投融資及新創資金、國際與在地創業聚落、開拓並鏈結國內外市場。國發會就專門人才培養、少子化、地方創生等議題說明,目前台灣少子化導致青年人口減少,雖然青年勞動力參與率提升、失業率緩降,但仍需持續推動各項措施,包含精進培養青年專門人才、完善青年生養環境、推動地方創生等。內政部營建署就青年居住權進行說明,透過青年輔助希望減輕青年居住的負擔,包含興建社會住宅、社會住宅包租代管、住宅補貼等。

總結時吳思瑤委員說,目前政府在青年議題上透過各部會已做出許多努力,成果也很豐碩,但沒有辦法成為系統性的力量將成為各行其是,各部會必須要懷抱青年主流化的意識,同時擬出具體的青年指標,同時透過青年基本法的法案提出,成為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陳亭妃委員指出,由於法案不跨屆期,務實來看,下個會期很難通過青年基本法的法案。但現在開始,就可以透過青年國是會議的舉辦,凝聚各界共識,同時朝著推動青年基本法立法的目標來一起努力。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