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拍板潛艦量產計劃「14年造7艘」 學者批原型艦測試未過預算恐失真

揭仲疾呼:國造潛艦不宜在原型艦海上測試尚未完成、量產構型還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就編列金額龐大量產預算。(圖:張柏仲攝)
揭仲疾呼:國造潛艦不宜在原型艦海上測試尚未完成、量產構型還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就編列金額龐大量產預算。(圖:張柏仲攝)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今(22)日證實,院長卓榮泰已經核定潛艦國造後續量產計畫,估計期程從114到127年,總預算大約2840億,預計將籌建新式潛艦「量產艦」共7艘。不過戰略學者卻質疑,當前原型艦「海鯤艦」的海上測試尚未展開,軍方卻搶先把未來14年的量產預算送進立院,勢必將導致預算內容嚴重失真。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他支持國造潛艦強化我方防衛戰力,但量產預算的編列,還是應該按部就班,不宜在海上測試還未開始、量產構型還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就編列金額龐大、長期程的國造潛艦量產預算,導致預算的精確度嚴重不足。

揭仲說,立法院在處理跨年度預算案、尤其是軍事採購預算時,確實存在第一年預算通過後,後續年度通常不會再否決全案的慣例;行政部門也經常利用這種「頭過身就過」的慣例,在第一年編列占全案預算總額比例非常小、甚至只有「行政作業費」的手段,技巧性地讓總額龐大、或比較具有爭議性的計畫過關。賴清德政府或許就是想用這種方式,讓國造潛艦量產計畫在原型艦測試尚未完成前,就先取得立院對後續年度預算的授權。

他指出,依照潛艦國造案的進度,實在不應該、也不能援引前述「頭過身就過」的慣例,因為明年預算必須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並送立院審議,但國造潛艦原型艦的海上測試,恐怕要到今年9月才會開始。換言之,國防部目前已經編好、將在8月底送到立院的「國造潛艦量產預算」,根本是在原型艦海上測試還沒開始、設計與建造變數尚未釐清、量產購型還無法確定前,就先編列長達14年、總額高達2840億的量產預算;就算行政部門承諾會等海上測試通過後才動支,也無法改變量產預算編列內容精確度不足的問題。

揭仲強調,潛艦原型艦的測試過程原本就比水面艦複雜得多,加上國造潛艦幾乎是全新的設計,雖然造艦團隊已經克服不少艱鉅的障礙;不過在缺乏潛艦製造大國完整技術輸出與技術指導的情況下,風險還是會比直接採購已成熟的構型來得更高。因此在海上測試階段,許多潛藏的問題可能會陸續浮現,屆時造艦團隊也需要時間找出解決方案;如果不幸涉及裝備變更,那麼所需的修改、施工與再測試,勢必也都需要相當的時間。因此賴政府想在原型艦水下測試完成前,就先編好後續的量產預算,勢必會導致預算內容嚴重失真。

揭仲認為,如果國防部明年真的需要若干經費進行量產的規劃與準備,還是有合法、合理的程序可以依循;就是在不與量產計畫綁定的情況下,先編列「國造潛艦量產籌備」預算,或直接在「武器選擇先期作業費」內編列所需經費;等到明年5、6月原型艦的海上測試進行到一定程度,主要風險也已經在可控範圍內,屆時再編列正式的量產預算、並從後年開始執行,會是比較妥當的作法,而不該在今年就把金額龐大、風險不明、精確度也嚴重不足的量產預算編出,呼籲行政部門最好能夠再三思。(張柏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