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覆議國會改革法案 游盈隆:賴位置還沒坐暖 絕非好兆頭

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總統賴清德在11日核可覆議案,行政院也在傍晚送交公文至立院。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行政院將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案退回覆議可說罕見,新總統甫上任,位置都還沒坐暖,就遭遇來自在野黨與國會的重大挑戰,是破天荒頭一遭,絕非好兆頭。

游盈隆今(13日)在臉書貼文表示,賴清德核可行政院覆議案公文11日火速送達立法院,正式回應在野黨主導的國會改革案。這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第14次行政院將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案退回覆議。以中華民國1947年行憲以來近77年算,平均5年才有一次,說是罕見,並不誇張。新總統甫上任,位置都還沒坐暖,就遭遇來自在野黨與國會的重大挑戰,是破天荒第一遭,絕非好兆頭。

游盈隆更指出,針對行政立法衝突,2024總統與立委大選過後,民進黨不顧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政治現實,選擇一黨單獨執政導致的必然後果。如果民進黨選擇「綠白合」或是「大聯合政府」,怎會有今天這麼多狗屁倒灶的事?

游盈隆指出,從立院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與刑法增訂」的實際內容看,在野兩黨「矯枉過正」。不過,執政黨則昨是今非、寸步不讓、反應過度,國會改革本是民進黨傳統議題,多年來相繼提出各種改革主張,不讓立法院淪為立法局,不讓國會成為橡皮圖章。然而這次行政院覆議案全盤否定立院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包括較無爭議的人事同意權,也顯得反應過度。

游盈隆甚至點出,在野黨指控,民進黨在委員會階段審議時,頻頻杯葛議事,最後演變成院會表決大戰和全武行,民進黨也沒做出有力的反駁。最後,憲政衝突的形成與解決是一個複雜的政治過程,不是單純司法案件可比,政治後果更無法相提並論。但政治問題,須政治解決,仍然是金科玉律,殆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