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華夏藝術展 體現古人自然觀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華夏藝術中多有對天地的觀察與對自然的描繪,並進而衍生出各種觀點與想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唐獎教育基金會合作的選萃特展22日登場,從83組件的文物中,希望展示出不同時代中國人面對自然,與環境共存的思維,作為今人借鏡。 此次「華夏藝術中的自然觀」特展選件包含了書畫、器物與文獻類文物,分別展現出遠古時期人們從自然得到啟發,或以季節、實景為題材的描繪;台北故宮書畫處科長何炎泉介紹,如明朝仇英的《伏羲氏》一圖,畫中伏羲氏盤坐於濱水平坡間,地面繪有八卦,即描繪了中國人師法自然,創立八卦並衍申為《易經》的概念。 又如《黃帝蝦經》一書,依據中醫理論《黃帝內經》為基礎,圖文相結合地表述人體的氣血消長,會隨著月亮盈虧而產生規律性,因此養生亦應配合四時的概念。而中國人也擅於將自然結合人情投射諸多想像,台北故宮器物處處長余佩瑾介紹,如乾隆年間的「碧玉鱉魚花插」,有著魚躍龍門的祝福之意;又如陳祖章雕製的橄欖核雕,船底刻〈後赤壁賦〉全文,大有從自然中體會快意人生的旨趣。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唐獎設立宗旨在於發揚盛唐精神,並以中華文化的涵養為世人提供視野與思維。從台北故宮此次特展的展品,可看出先民發展出天、地,人三才的和諧思想,成為中華文化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