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礦泉豆腐/崔國璽

崔國璽

鄉音難改,胃在故鄉。

我的故鄉——五大連池,因火山噴發出的熔岩漿堵塞住了白河(石龍河)故道,形成了五個串珠狀的火山堰塞湖而聞名於世。

五大連池位於中俄邊城黑河市西南部,我國北部高寒地區。這裏擁有豐腴的黑土地,土質肥沃,富含鉀、鈉、鈣、鎂、鐵等多種元素的礦泉水資源;光照充足,空氣清新、晝夜溫差大,長達150天的大豆生長週期,有著種植大豆的自然優勢。

大豆,準確地說是黃大豆。

20世紀70年代,我剛懂事兒,記得每年入冬,村裏的豆腐坊開張了。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村裏豆腐坊卻熱氣騰騰,豆腐飄香。

那時,村裏的豆腐坊,極其簡陋。使用的是生產隊閒置的兩間土坯房。每個房間只有十幾平方米,一間是磨房,另一間是做豆腐的工作間。

一塊石磨放在磨房的中間。石磨主要由磨盤、磨眼、磨凳組成。磨盤分上下兩扇,下盤固定在磨凳上,上盤中間有一個磨眼,是用來添加料的,邊沿中部鑿一矩形槽,將加工好的木手固定在裏面,套上近一米多長的推拉杆。這樣上部磨盤旋轉,上下磨盤銜接面鑿有許多磨齒。

天剛濛濛亮,豆腐房便熱鬧起來,村裏的豆腐匠把泡軟的黃大豆,瀝去泡豆水,放入磨眼裏後,吆喝被套上軛套的一匹老馬開始拉磨。

老馬早已被蒙上雙層麻袋片或不透明的布,嘴上給它帶上“龍嘴兒”,怕它偷吃磨上的豆漿。

就這樣,老馬一圈又一圈拉磨。經過兩扇磨盤,豆類在磨膛裏迂回旋轉,一會兒就磨出漿來,順著磨齒的縫隙流淌出來,隨著一個刷子跟著轉動,便流進磨底下接豆汁的桶裏。

豆腐匠必須眼疾手快,隨時盯著磨眼,在添加黃大豆時,隨豆定量進水,這樣磨出來豆漿細膩而均勻。

另一個房間,放著一口大鍋。大鍋上面,懸掛著一種專門用來過濾豆漿的工具。兩根木頭架子可以轉動,形成十字交叉狀,然後將過濾豆漿的布的四個角分別固定在兩根木頭的四個角上。一邊往過濾布裏加入磨出的生豆漿汁,一邊有規律的搖動木頭架子,把豆漿中的豆渣分離出去。豆漿通過濾布入鍋,豆渣則留在袋內。

生豆漿汁被倒進鍋裏後,還要加適量的清水,柴火灶裏燒的是樹枝、秸杆,或木頭劈柴,把大鍋裏的生豆漿汁熬成豆漿。舀入專門放好用細紗布做的布袋內,點上鹵水,把包袱系上,蓋上木蓋,再壓上石板等凝固後,白白嫩嫩、方方正正的礦泉豆腐就這樣做成了。

據考證,豆腐誕生於漢朝,發明者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相傳,淮南王劉安的母親喜歡吃黃豆;西元前196年時,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的黃豆,劉安就叫人把黃豆磨成粉,怕粉太幹,便沖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鹽鹵,結果凝成了塊狀的東西,即豆腐花。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興,病勢好轉,於是豆腐就流傳了下來。而豆腐的製作很可能是劉安在組織方士們煉丹實踐中發明的。方士們在煉丹中使用了許多礦物和無機鹽,偶爾發現石膏或其他鹽類可以凝固豆乳做豆腐。

宋朝著名詩人朱熹詩雲:“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明李時珍的《本草鋼目.穀部豆腐》:“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為此,明朝詩人蘇平在其《豆腐詩》中這樣的詩句“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所指的就是做豆腐的情景吧!

元代女詩人鄭允瑞在《豆腐》一詩中詠道:“種豆南山下,霜風老莢鮮。磨礱流玉乳,蒸煮結清泉。色比土酥淨,香逾石髓堅。味之有餘美,五食如外傳。”她從豆腐的原料、製作過程,再到豆腐的成品都有描述,極力讚美豆腐的色、香、味、美,並將其譽為“五鼎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確保村裏冬季礦泉豆腐坊貨源充足,村民們都能吃上礦泉豆腐。村裏立下規矩,豆腐坊所做的礦泉豆腐,不以盈利為目的,每家每戶按人口定量,到豆腐坊換礦泉豆腐,必須用自己家的黃大豆去換。

礦泉豆腐,就這樣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故鄉人。

18歲,我當兵離開故鄉。但每次回到故鄉,我最喜愛的美食,還是礦泉豆腐。那豆腐香味氤氳而來,已在我心中早已結成一片海。

今年夏天,我再次回到故鄉。鄉親們告訴我,如今做礦泉豆腐用上了高科技,不用再等到冬天了。啥時候想吃,隨時可以品嘗。尤其是王毛驢豆腐更是當地的一絕。

為此,我來到王毛驢豆腐特色餐廳,映入我眼簾的是門前一個趕著毛驢車賣豆腐的鑄銅雕像。

友人說,這是第四代傳承人——王榮生為父親王文堂(王毛驢)而立。

這座雕像還原了王毛驢豆腐美食的創業初期的情形。

“豆腐……賣豆腐……”王文堂趕著毛驢車賣豆腐的畫面,仿佛浮現在我的眼前,那一陣又一陣賣豆腐的吆喝聲,在我耳邊響起。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上世紀80年代末,在五大連池大街小巷趕著驢車賣自家豆腐的王文堂把礦泉豆腐創出了名聲。

老王不但手藝高,豆腐好,而且為人忠厚豁達,因“有錢沒錢都聽豆腐”的口頭禪,更加深愛人們喜愛,人送愛稱“王毛驢”。

2008年,王文堂老人病逝,留下做豆腐“三字經”:選豆精、洗豆淨、泡豆准、換水勤、磨豆勻、煮豆慢、濾水細、沖水快、點漿穩。

子承父業。為把父輩留下的豆腐產業發揚光大,21世紀第5個年頭,第四代傳承人——五大連池風景區毛驢車品牌創始人王榮生註冊了“毛驢車”品牌,致力於毛驢車豆製品加工手藝的傳承和保護,保存具有當地特色的製作技能,堅持將傳統製作工藝與礦泉大豆和礦泉水完美結合,將豆腐的營養價值和口感發揮到極致。

時勢造英雄。王榮生趕上了好時代,好機遇,加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以及當地政府部門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百姓富、生態的有機統一,從根本上保護了五大連池珍稀獨特的礦泉水資源。還有當地大豆食用品質優於國內和省內其他地區。十多年時間,他開辦了一家豆製品加工廠,三家豆腐美食店,一家豆腐特產店,其中“毛驢車”豆製品商標成為黑龍江省馳名商標。

“毛驢車”品牌豆腐得天時、地利、人和,加之,王榮生勇於創新,不斷超越自我,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研發出150多道豆腐菜品,礦泉豆腐既好吃又好做,煎炸烹煮來者不拒,做主菜可以,做配菜亦可。還能“變幻”出幹豆腐、凍豆腐、腐竹、豆皮、豆漿、豆花等等。豆腐做法,在王榮生和他的團隊,那一雙雙巧手之下,可謂是百樣風情,百種美妙,百種滋味,真正形成了五大連池最具特色的“礦泉豆腐宴”。也成為集特色餐飲、研學旅遊、觀光體驗於一體的礦泉豆腐美食網紅打卡地。

豆腐是我們的“國菜”,亦最為國人喜愛的大眾菜。我的故鄉礦泉豆腐,因礦泉水質好,黃大豆好,製作加工出來的礦泉豆腐富含10多種礦泉物質和微量元素,鮮、嫩、滑,非常可口,久煮不爛,其他地方的豆腐,根本無法和它媲美。

這一切,都得益於故鄉的礦泉水和礦泉大豆,它們才是礦泉豆腐美味和營養之根本。

當我在王毛驢豆腐特色餐廳品嘗到太極豆腐羹、老鍋燉豆腐,特別是那醇厚豆香的清白原味的礦泉豆腐,凝脂如玉,爽滑細嫩,口感純正、細膩到入口即化,又一次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讓我的味蕾再次感受到了故鄉的味道。

“一條小路是鄉愁,一縷炊煙是鄉愁……”而對我這個遠在他鄉的五大連池遊子來說,一塊豆腐也是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