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轟108課綱去中化 學生不買單

▲有教授認為,108課綱去中化,圖謀達成政治目的。(示意圖國家教育研究院)
▲有教授認為,108課綱去中化,圖謀達成政治目的。(示意圖國家教育研究院)

[NOWnews今日新聞]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30)日舉行「高級中等教育法暨108課綱實施檢討」公聽會,有教授認為,108課綱去中化,圖謀達成政治目的,也有教師認為,108課綱造成學生壓力。不過學生則認為,新課綱面向多元,學生觀點有讚揚亦有批評。

嘉義大學教授應用歷史系主任吳昆財表示,50年前課本後面寫著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做一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50年前我讀的我們是中國人,30年前有人說你不是中國人,現在有人說我不是中國人,現在台灣歷史教科書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現行108課綱去整體性、去台灣主體性、去人物化、去脈絡化,他批評,這是去中國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圖謀達成政治目的。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則表示,108課綱制度不顧人間疾苦,包含學習歷程不公與壓力如影隨形,雖說壓力均分在3年裡面,不會集中在最後一年,但學生每年都有不同的壓力,高一新生剛入學面對新環境需要適應,尤其高中科目深度明顯比國中深很多,各方面適應都很困難,還要面對學習歷程準備,完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所有壓力集中在身上。

區桂芝解釋,高一學生身心失衡狀況一年比一年多,108之後更多,高二時學生成為社團主力,學生又要承擔很大的壓力,都要投注很多心力,永遠有學生家長與學生產生衝突,課業顧不了,雙方都痛苦,這就是高二學生的痛苦,還沒有時間記錄學習歷程,且現在學生熬夜狀況非常嚴重,每個學生睡眠不足,這跟第一節課在早8未必有關係,而是前一天晚上沒有充足睡眠,學生太多事要做,做不完只好熬夜,很多家長困擾孩子一直熬夜,高三時更是面對升學壓力,壓力均攤讓每個時期都壓力備增。

區桂芝指出,彈性學習分自主學習跟微課程,就她觀察,大部份學生自主學習是失效學習,找不到方向,除非家庭有資源,家長可以提供引導,不然大部分學生最後是放棄,交報告應付了事,而微課程讓學生蜻蜓點水,無法深化。

EdYouth學生團體理事長李瑞霖提到,國中階段的歷史課程以長時段的通史編排、區域分為臺灣、中國及世界為架構;高中階段以主題式討論歷史內容,在各子主題內從台灣、東亞一路拓展至世界地域。

李瑞霖舉例,翰林在歷史第二冊(東亞史)部分使用兩個章節討論人群移動,並以 19 世紀為分界。在章節中,充分提到夏商周、秦漢魏晉、隋唐五代一路到宋元明清等各朝代對該議題的說明,並延伸補充該朝代與議題有關的重大事件,惟編排方式與過去 99 課綱不同。 而傳言中提到的日治歷史。

李瑞霖表示,新課綱確實有在世界史(第四冊)範疇明文提到明治維新,且在課堂或課本台灣史內容中,也會在台灣史部分稍加補充,以呼應當時日治時期歷史脈絡。然而,在過去的99課綱內,就已經在課綱出現「明治維新」一詞以及概念。 李瑞霖觀察到,社會多會誤解「東亞史沒有中國」一概念。以高中而言,在東亞史的內容中,仍然涵蓋很多俗稱「中國史」的內容,包含上開所期待提到的朝代以及事件。

李瑞霖也說,將中國史更名為東亞史,旨為期待歷史的敘事角度能夠屏除華夏中心的觀點,以更兼容的方式看待中國各朝代與其他地區的互動。

李瑞霖認為,新課綱面向多元,學生觀點有讚揚亦有批評;自 2022 年開始,EdYouth 會針對 108 課綱內容發布觀察報告,根據 2023 年度 108 課綱觀察報告,長達 149 頁的內容含括學生對於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素養教育、考科課程編排、本土語言、多元選修、升學管道與方式等多項議題的看法。 在考科課程編排的部分,報告中特別提到歷史科的相關問題,社會組學生認為,歷史課程未按照朝代編排不易吸收,只有程度好的學生才能吸收到,希望能改成更具時序脈絡的編排方式。

除此之外,李瑞霖坦言,不論自然組或社會組,均表示國高中的課程銜接度不夠、差異太大,以學生的實際經驗來說,常常遇到「國中老師說這個到高中會教」、「高中老師說這個國中已經教過」的狀況,造成學生困擾。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年代旅遊林大鈞再涉詐欺!品保協會按鈴控告:令人匪夷所思
勞動部揪UberEats、foodpanda、工會對話!3週內再戰「停權機制」
花蓮震後獎勵旅遊!自由行住宿6/1起「平日每房補助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