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見PK》柯文哲列國中小程式設計為必修、賴清德力促教育平權、侯友宜要檢討108課綱

2024選戰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信傳媒》逐一盤點3位候選人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政見。(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尤其現在台灣面臨少子化,孩子越生越少,該如何透過教育培養人才,帶動國家發展?又要如何透過教育來促進階級流動?甚至,學生面臨的各種壓力又要怎樣減壓?

2024選戰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信傳媒》逐一盤點3位候選人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政見,依抽籤號次從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呈現,供讀者參考。

柯文哲拋13年一貫義務教育、檢討108課綱考招制度

柯文哲共提出10大教育政見,首先,他拋出義務教育往下延伸至幼兒園5歲,並將高中職列為「準」義務教育,成13年一貫。

柯文哲指出,目前5歲孩童的就學率約95%,把義務教育往下延伸一年,無論公私立,孩童學費都從現行的家長部分負擔,改成政府負擔;在高中職的部分,同樣免學費並提升免試入學比例,「但沒有到強迫入學的程度」,將偏鄉地區學校、澎湖及金馬地區列為優先試辦區域,2030全面推展。

他也檢討108課綱的考招制度,包括簡化學習歷程、分科測驗納考國英數,甚至規定頂大商學院從現行分科考試採用數甲分數,改採數乙,預計從115年度上路,認為這樣可以減輕學生準備數學考科的壓力,也避免一試定江山。

在雙語教育部分,柯文哲批評,現行政府對於雙語師資「只有想法,沒有辦法」,主張多元管道培育雙語師資,採用公費生+縣市聯合舉辦+學校自辦的方式,並培養現任教師轉任雙語教師,來補足師資缺口;此外,也會免費提供國中小線上+線下雙語教材,來彌補偏鄉資源落差。

國中小程式設計列必修第三語言,目標提升高教經費至GDP1%

針對身心障礙的學童,柯文哲將成立早期療育委員會,整合教育、社正及衛生機關,在學童0-6歲時就提早治療、輔導及教育;此外,每8名身心障礙學童,配備一名呼吸治療師及護理師。

柯文哲更注重AI教育,提出創建AI智慧校園,落實一師一載具、一生一平板、班班有互動式螢幕、校校有光纖及免費無線網路;並將國中小程式設計列為必修第三語言,預計與高中職、大專院校合作,開設AI相關課程與學分,推動AI培育計畫。

另外,柯文哲要訂定《營養午餐專法》,確保午餐品質,學童每周至少2次有機蔬菜和稻米,並補助經濟弱勢學生午餐費至75元。

高教改革的部分,柯文哲要逐年提升高教支出占比至GDP1%(現為0.39%),並提升教師師資,針對私校退場,則認為政府要輔導私立大學轉型,更批現在政府完全沒收學校財產,不符合比例原則。

賴清德推高中職全面免學費、擬增設「身心適應假」

賴清德則是針對6-18歲提出5方案成就多元、均優的教育環境,再針對18-22歲提出5方案投資高教、技職教育,成就多元青年的發展。

「6-18歲5方案」方案一為高中職全面免學費,且持續推動高中職均優及社區化,深化區域內各高中職資源共享,縱向連結國中端跟大學端合作,引導適性發展和就近就學。

方案二要建立友善學習的校園環境,並從5個面向著手包括,積極預防校園霸凌及反毒、積極推動校園性平觀念教育、全面檢視校園內外治安死角,並改善校園周邊交通、針對社經弱勢學生提供多元支持與關懷、針對新住民家庭學生提供更友善的學習環境。

方案三,積極培育全球公民,包含要積極培養學生數位公民素養、建立數位學習支持系統,開發學生自主學習課程與教材、推動雙語教育,賴清德也強調,這個第二語言,可以是英文也可以是日文,或其他國家的語言,最後是提供學生國際化的學習環境,例如補助學校或學生,也可以舉辦各種國際性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國際化的學習。

賴清德也注重兒少的身心健康,要積極落實「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為有心理健康諮詢需求的年輕人提供諮商服務,並在各級學校強化情感教育與輔導諮詢機制,也研擬增設「身心適應假」請假假別。

針對特教品質,賴清德責任為要擴大特殊教育經費投資、檢討工作項目並逐年增補特教教師、精進鑑定安置、課程教學與就學輔導,強化支持網絡,及完備轉銜系統,提供生涯轉銜服務。

縮短公私立大專學雜費差距,設立百億學生海外圓夢基金

針對18至22歲青年,賴清德則提出要制定青年政策白皮書,並提出投資高等級技職教育,即所謂「3+1策略」。

其中擴大高等教育投資,之一為減輕高教學費負擔,促進教育平權,從今年開始,每年念私立大專學生都可以得到3.5萬補助;而家庭年收入所得70萬以下,不分公私立,可再加碼2萬元補助,年收入介於70至90萬則是不分公私立1.5萬元的補助;緩繳學貸本息門檻從每月收入未達4萬提高為5萬,展延年數從8年至12年。另外,鼓勵公立大學增加優先入學名額給予弱勢學生。

第二,要投資教研人才,賴清德表示,將擴大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提升教育研究人員待遇、協助私立大專校院強化公共治理,並保障教師權益。

面向國際,賴清德要擴大國際招生及學術交流,吸引國際頂尖學者來台短期講學或任教、鼓勵國內大學與國外優質大學合作,推動雙聯學制與在台設立海外分校,並設立「百億學生海外圓夢基金」,鼓勵青年開拓國際視野。

在技職教育的部分,賴清德主張擴大投資業師、教學設備、類產業,並依各產業人才需求進行課程規劃,與開設學士後產業技術專業人才培訓班。

侯友宜喊要全面檢討108課綱,企業捐贈技職學校可抵稅

侯友宜亦拋出11項教育政見。首先,侯友宜也認為要提高教育經費,並具體將修法將教育法定經費下限,由前3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從23%調整至24%,預估成長300億。

在幼兒教育部分,5歲幼兒就讀私幼,將補助1萬元,並重整教保機構體質、強化教保人員薪資待遇、建立「準公共幼兒園品管機制」。

針對英語學習,侯友宜則不同於柯、賴,主張「英語教學回到英語課堂」,務實提升活化英語教學品質,確保學科領域學習成效,並設置中央外師招聘與管理(培訓)專責單位,加強外師品管,及加乘投資英語教學及國際教育資源。

關於促進數位平權,則要整合雲端科技中心、學習扶助、數位學習、AI教育等多元平台資源,並補助各縣市整合科技教育資源,導入AI教育資源運用,做為「AI推動教育基地」。

另外,侯友宜要全面檢討108課綱,召開「全國教育會議」,針對技職教育,不論技高、普高,還是綜合高中之專業型課程的實習實驗費及雜費全免,此外,如果民間企業捐贈技職學校,含現金、設備,依照捐贈類別,最高可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100%。

加碼補助私立大專學費至5萬,承諾依法撥補足額年金

侯友宜也是唯一在政見中,提到「偏鄉教育」的候選人,他認為應設置中央強化偏遠地區教育發展的專責單位、代理教師表現優良可延長聘期或放寬再聘,此外如果偏遠地區服務優良之代理教師,實際服務3年後帶職公費進修師培課程,取得合格教師證後可回任擔任正式教師。

在高等教育階段,侯友宜支持大學自主權,並認為要提升公部門之高教經費挹注,同時擴大弱勢學生補助,也要逐年縮短公私立學雜費差距,學雜費補助目標訂得比賴清德更大,預計逐年增至5萬,此外,畢業生免繳本息的寬限期從一年延長至2年。

侯友宜亦提到,要提高教師待遇、福利與加給,並依法撥足額年金,確保公教安心年金永續,最後,他也鼓勵終生學習,將倍增終身教育經費,四年預計增加30億。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搶救30歲輸尿管狹窄、6旬腎水腫患者》北榮引新型輸尿管支架 供患者「無創」治療
血汗工廠 時尚大品牌孟加拉工人平均月薪119美元無法維持基本生活
中國官方手段太霹靂 「遊戲一哥」騰訊與8遊戲公司大買庫藏股仍救不起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