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文化】食育推動不應只限於學校!彰化縣晉升榜上第一 嘉義縣提升五名進入前三

食育推動不應只限於學校,而各地方農會可說是食農教育種子部隊,只要願意開放場地並提供解說與教學,就有機會讓民眾多一點接觸農業的機會。(圖片來源:美濃農會提供)

撰文=編輯部

食農教育是在社會及校園中都應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學習食物的來源、農業的生產耕作、食品的加工製造,讓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並尊重食物的價值。食農教育推動計畫的主軸,便是讓民眾能更加了解糧食供應及農業的相關問題,就像在六大面向中提到的「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和「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第一期食農教育推動計畫(民國112~116年)」也提到「普及食農教育推廣」、「整合資源,建構食農教育推動體系」的兩項主軸,讓土地的記憶被傳承的同時,也能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交流環境。

彰化反超台南勇奪第1! 嘉義縣上升5名進入前3行列!

彰化縣、花蓮縣、嘉義縣、宜蘭縣和高雄市能在2024年名列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教育與文化」面向的前5名也是有理可據,其在各項指標的表現也都可圈可點。像是在「教育部飲食教育創意競賽優勝數」、「大享食育協會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得獎學校數」和「潔牙微電影觀摩比賽優勝數」等競賽指標內,都有拿到前8名的好成績,在其餘指標中也很少有掉入10名之後的成績,在15項指標中有平均優秀表現。

彰化縣反超已經蟬聯兩年冠軍的台南市成為「教育與文化」面向第1,除了在「架設食育資源及營養午餐網站數」指標中以4個網站排名第1,讓民眾能更加了解自己縣市在營養午餐及食育相關資源與活動的推動情形,也擁有12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在「通過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之人數」獲得最好的成績,並在「農業部全國創新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競賽優勝數」以5個獲獎數排行第3,可見彰化縣的食農教育專業人才在取得資格培訓和設計創意體驗活動的參與度相當積極。

花蓮縣仍然穩定處於該面向第2名的位置,最突出的表現為參與農糧署推廣的「食米學園之學校比例」中持續與2023年一樣第2的位置,身為有機農業大縣,讓國小學童也能接受食米教育,並著重文化傳承實作體驗課程。

嘉義縣則是從5名榜外上升至第3名,食米學園的學校數量從2023年0間到2024年增加了3間,除以該縣市學校總數後,在該指標從2023年最後一名晉升至第6名;而在「校園營養師師生比」的方面也有比較少的負荷數,以一名營養師平均分配995位學生的比例,成為該項指標的第2名。

食育的推動不再限於校園 對象也不只有學生

《食農教育法》立法討論已久,在三讀通過之後,政府各相關單位推動各項食農相關活動的腳步也加快,教育部從2022年起舉辦健康飲食小主播的競賽,讓學生以播報的方式來表現校園飲食心得、健康飲食、食材溯源與食品產製流程,促進學生對於健康飲食內涵之理解,也能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而農業部在2024年舉辦第一屆全國創新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競賽,邀請各方業者及農場透過競賽發掘符合食農教育精神並具有創意的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加強國人了解及強化之農業旅遊場域消費、旅遊之意願,還有從2021年開始關於食農教育推動計畫的徵選活動,從過去只針對教育體系的徵選,到現在擴大至企業、農會及基金會皆可加入,體現「全民食農」的願景。

與過去聽到「教育」就想到校園的觀念不同,食農教育的推廣逐漸朝著全民的方向去發展而不僅侷限於學生,因此在2024年的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新增「農業部全國創新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競賽優勝數」、「教育部飲食教育創意競賽優勝數」、「農業部食農教育推廣計畫成果名單」3項食農相關活動與競賽指標,希望能透過這些活動來鼓勵政府與各地方場域及業者多加推廣相關活動。

營養師師生比減少了 為何還是感到「人手不足」?

在歷年的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食力》以各縣市營養師的數量除以各縣市國中小學生數量,得出平均每位營養師所需負擔的學生數,透過這樣的計算來檢視每位營養師所需教學的學生數量合不合理。拉開2021年到2024年數據相比,營養師所需要負擔的學生從平均3427人下降至2624人,負擔看似減少,但是在2024年《食力》與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調查營養師會員的問卷中,仍有64.1%的營養師對於「在推廣營養及健康飲食教育的營養師人力是否足夠」一題表示不滿意,且還有54%的人認為政府需要增加營養師的人力來推廣營養及健康飲食教育。

根據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的說法,其實營養師會認為人手不足的原因,是因為分配不均。根據現行《學校衛生法》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級數40班以上者應至少配置一位營養師,但是每個班級中的人數卻並非固定,例如在偏鄉學校中一個班級可能只有10~20人,市中心學校中的班級可能一個班就會有40人以上,而且有些小學校中還會有團膳營養師、營養師、學校營養師和午餐秘書,以班級數量來分配營養師的方式,或許並非最優解。這也是近期各個黨團和民間團體倡議應該要針對校園午餐立專法的原因,其中對於營養師人數配置方式該如何設定,就有不同版本的討論。

57%營養師認為現行推廣專業人才不足! 期望食農教育專業人員持續增加!

食農教育的範圍廣大,營養師對於飲食與健康的部分還可以做教學,若是跨足到農業及文化,或許就不是非常拿手,因此在問卷調查中也可以看到,有57%的營養師認為縣市的食育政策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食農教育執行人力的不足,而政府從2023年5月訂定了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相關辦法,並在該年11月開放人員報名,但是因為推行時間尚短,因此截至2024年5月只有75位人員登錄在食農教育人才資料庫中,資料庫中包括澎湖縣、連江縣、苗栗縣、金門縣、新竹縣、新竹市皆未有相關人員登錄,雖然不完成政府培訓不代表不能進行食農教育推廣,但是《食力》仍在2024年增加「通過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之人數」指標,希望在培訓相關的推廣上能加大力度,讓增加食育人才的同時,或許也能減輕營養師們的教學壓力。

《食農教育法》立法兩年,各項目推動正在逐步地進行,在面臨專業人員和資源不足的挑戰,應該透過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作加強人力培養和資源整合,民間組織及基金會持續推動地教案及創新教學,讓食農教育的推廣變得更加完整,也讓民眾對於飲食及農業有更深的認識。

【更多食育深度解析,請詳閱食力Vol.35季刊《2024食育力總體檢獨家揭曉!22縣市要補修的一堂食育課》完整指標說明請登入食力會員下載】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健康與營養】正確飲食觀念導正胖瘦不均!新北市奪下健康營養之冠 高雄市翻身直衝首次入榜!
【食安與衛生】透過食育讓食安不再只靠稽查 嘉義市金門縣前進13名 宜蘭成為最大贏家!
【推廣滿意度】食農教育政策哪項最有感?7成以上民眾增加國產食材購買意願 惜食、飲食文化的感受度則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