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鄭英耀祭3招救技職 秀「黃仁勳背板」為台灣培養更多產業人才

教育部長鄭英教舉行媒體座談,並秀出黃仁勳演講時的背板,強調台灣培育出非常優秀的人才為科技產業所用,應給予第一線的教學人員鼓勵。(攝影/秦宛萱)

「我們希望在未來需要的人才圖像,他是能夠跟人家合作、能夠溝通、面對挑戰。」這是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與新團隊勾勒出未來的教育願景。

上任兩周,鄭英耀今天與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葉丙成、常務次長林騰蛟首度與媒體座談,並秀出周日(2日)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演講時的背板,強調台灣的教育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連黃仁勳都ECHO(呼應)我們的人才培育,「誰說我們的教育是不好的?但我們會更加努力。」

秀黃仁勳演講背板,鄭英耀:誰說我們教育是不好的?

黃仁勳來台颳起旋風,鄭英耀今天也特別強調人才與產業的重要性。鄭英耀表示,上個世紀在談知識經濟,鼓勵個人的創新;但到了21世紀,期待新世紀的學生是「斜槓人生」,希望跨領域學習,並在面對複雜的問題與挑戰時,能夠從不同領域組成團隊,且從不同的領域、觀點、角度來解決問題。

鄭英耀也提到,黃仁勳在演講時背板所提到的17所大學名單,裡面除了台成清交等頂大外,還有許多科技大學和私立大學,他反問,「他(黃仁勳)在傳遞一個什麼訊息?」

他認為,台灣常常非常謙虛,可是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台灣的半導體和引以為傲的科技產業,事實上,從材料、IC設計到製程、被動元件,整個生態系統,這些AI人才幾乎90%以上都來自我們的大學,包含設備的維修工程師也都是來自科技學院所培養,「誰說我們教育是不好的?」

身為教育的大家長,鄭英耀強調,面對世界快速的變遷,在人才培育方面,我們確實能夠思考如何更周延、更與時俱進,但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大部分的老師都是認真教學,為台灣培養出非常優秀的人才,希望多給他們鼓勵。

表態支持公私大學合併,視台科大與華夏科大為典範

然而,少子化衝擊教育現場,進而影響台灣的人才培育,也成為鄭英耀要上台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首先,在高教端,私校學生人數持續下探,不少學校面臨退場威脅。鄭英耀在擔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時,曾討論中山大學與高雄醫學大學合併案最後未果,今天再被問到公私立整併議題,鄭英耀表示,「公私立的合併,基本上我是支持的」,在法令還沒修改前,其實已經有一個非常好的典範,那就是台科大與華夏科大。

鄭英耀說,現在的辦法就是私私併或公公併,但他認為,既然即將面對更複雜的挑戰,該如何更完整去思考大學的發展,不管來自私校或公校,只要其對校務治理有使命感,教育部都會樂見,目前高教司和技職司已經在盤點,都會積極鼓勵讓校務發展得以延續。

將賦予技職學校更多彈性,鼓勵轉型為單科專門學校

此外,近年高中職人數出現「黃金交叉」,近年高職就讀人數大量減少,使得技職體系面臨崩潰瓦解。因此,教育部提出3大解決辦法,首先,教育將賦予技職教育更多彈性,鼓勵轉型為單科專門學校,第二是加強現行的「產學攜手合作計畫2.0」,第三則是「3+2新五專模式」。

鄭英耀主動提到,過去許多技專校院為了拚升格,受制於法律規定至少3個學院才能成立大學,但反而弱化掉原有的單科專業,未來教育部可賦予技職學校更大的辦學彈性,如轉型為專業學校,為產業所需核心技能設計專屬課程,並鼓勵針對前瞻、海洋、太空科技等特殊領域人才成立單門技職學校教育,緊密鏈結產業脈絡。

技職司司長楊玉惠則認為,現在是技職院校最黃金輝煌的時代,因為產業需要很多人才,科大培育的人才是被產業所看到的。有些學校因為生源減少可能要走向退場,但教育部也鼓勵在學校還沒停辦前積極轉型與產業做結合,未來在制度上教育部也會進行調整。

最後合照時,鄭英耀加碼邀請教育部同仁一起大合作並比出團結的手勢。(攝影/秦宛萱)

「3+2新五專模式」:推動科大、技高雙聯學制

關於「產學攜手合作計畫2.0」,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指出,鼓勵高職生畢業直接就業,同時也可以修得大學學學位,為一條龍的培育制度。

至於「3+2新五專模式」則是教育部考慮透過高職與科大合併或合作,以「雙聯學位」的方式,專1到專3由原來的高職負責,專4、專5則由科大負責。

葉丙成認為,一方面可以舒緩高職的招生壓力,另一方面,「3加2」的模式,畢業後取得「副學士」,學生入學未來5年都不用擔心升學的問題,只要好好地把技術學好,與企業企業接軌。

鄭英耀強調,我們沒有放棄高職的教育功能,我們希望能夠為高職人才找到一個出路,技術本位能夠為產業所用,而不要在一路的升學中迷失。

台大電機系教授轉任、新任教育次長葉丙成(右1)對如何縮短學用落差有很多想法。

重理工輕人文?鄭英耀:喊話人文學科不漏接

對於人文科系的學生,鄭英耀也喊話,「至少在我任內人文不會被漏接,希望社會能夠更積極思考,也能對生命有更多的關懷和理解。」

鄭英耀指出,台灣雖然以科技產業為主,但數位內容的「內容」是人文要說故事、寫文本,這些都需要人文社會的專業。又科技也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該如何看科技對社會、經濟、人類行為的影響與衝擊,也都需要人文社會等不同領域的人才來共同思考。

鄭英耀說,生物美在其diversity(多樣性),社會必須尊重差異。同時以政大為例,政大是國內具備品牌的人文社會典範大學,應該要繼續鼓勵,「絕對不會弱化它。」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時代》拜登專訪一次看 除了台海 他還談了以巴、俄烏、伊朗北韓核武等世界局勢
AI點餐機可猜測消費者喜好 明基、雙月食品攜手重新定義AI與人的關係
除了輝達 還有多家要在台設AI數據中心 郭智輝:若來太多供電不足就要蓋新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