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受傷的這個空頭年⋯這些族群創新高

2022年即將結束,今年受高通膨影響、俄烏戰爭、疫情擴散、中美貿易戰爭擴大封鎖半導體、美由3月起已連續6度急速升息,其中4次升息3碼累計升息15碼等眾多因素影響。

台股1月最高,空頭下殺後,Q4反彈後進入類股輪動

台股加權指數由1月最高18619點下跌至10月最低12629點共下跌5990點或-32.17%。加權指數下跌近32%,低點在10月末出現後,許多公司股價已經超跌,加上媒體報導巴菲特大買台積電ADR約41億美元,11月迎來大幅反彈,以12月初最高15152點計,共上漲2522點約19.98%,已超過空頭常見中級反彈的平均數。指數後勢再續漲空間可能變小,較可能模式為類股輪動。

所謂類股輪動,代表有空頭下殺,與多頭上漲,互相交錯,漲跌互現模式。

空頭下殺族群,以半導體業與貨櫃三雄為主

又以年初市場最看好的半導體業與貨櫃三雄,讓投資人受傷最重。半導體的IC設計很多公司跌幅超過6成。貨櫃三雄獲利新高卻跌回淨值以下。可以說市場越看好的受傷越慘。以兩年最高最低點計算:

2022年的投資市場回顧
2022年的投資市場回顧

散戶大增,受傷慘重:這兩個族群,跌幅也許不是最大,但下跌過程散戶越跌越買,散戶戶數與散戶張數同步大幅增加,受傷慘重。如此勇敢可能原因包括:公布第一季營收、去年度獲利時仍持續創新高,股價卻已經連續大跌,而散戶投資人因深信本益比越跌越便宜的投資價值運用,持續攤平,越攤越貧。

多頭上漲:指數空頭仍有眾多族群創新高

2022年從年初開始,進入空頭市場,跌點高達近6000點,跌幅約-32%。此跌幅仍低於 金融海嘯59.88%、網路泡沫67.18%。

不過,有眾多族群在今年不同的季度曾突破去年與今年1月高點(以還原權息來看),突破新高數累計超過200多檔,這與過往的的空頭年有所不同。
舉例如下:

2022年的投資市場回顧
2022年的投資市場回顧

盤點股價大跌背後的財務原因

盤整今年度的大跌,除了整體資金環境,因為升息導致資金緊縮因素外,分析個股財報,可以發現最主要原因是最好的獲利成長率已經發生在去年或今年第一季了。由於股價波動展望的是未來價值,而非歷史的表現,若股價大漲已經提前反應,未來兩年的獲利預估,之後獲利雖仍維持高點,當成長性卻衰退時,股價就會提前反應而下跌。

舉例說明,聯發科110年Q4的EPS新高19.03元年成長率高達103%,卻已經略低於去年同期年成長率129%也低於Q3年成長率112%;到5月公布Q1的EPS新高為21.03元,年成長率卻下滑至29.67%,遠低於去年同期年成長率345%,可預期未來的獲利高成長性不再,此時股價已經由高點下跌30%了。

2022年的投資市場回顧
2022年的投資市場回顧

盤點股價上漲背後的財務原因

檢視這一波段股價上漲,有四個主要的財務原因,說明如下。

1. 低基期上漲股:今年大漲突破新高的股票,多半是去年為受疫情擴散壓抑的產業,去年成長率基期較低甚至衰退,今年成長性遠高於去年,可能是疫情解封鬆綁下受惠,如汽車相關受惠晶片荒解除,業績轉為成長,所以股價大漲。如堤維西(1522) 5月公布Q1的EPS新高為0.88元,年成長率更高達252%,遠高於去年同期年成長率25%、耿鼎(1524) 5月公布Q1的EPS新高為0.35元,年成長率高達169%,遠高於去年同期年衰退-23% 等等。

2022年的投資市場回顧
2022年的投資市場回顧

2. 發展新產品,Q3獲利新高、Q4營收仍持續新高:如八貫(1342)接獲德防彈背心外罩訂單與航太訂單出貨大增等等,獲利連續創新高,Q2的EPS為1.85元年成長152%,Q3的EPS為1.91年成長70%,11月營收再創新高。

3. 擴展新產品線預估明年業績大幅成長股:雷虎(8033) :「尖端長程無人直升機」計畫,通過經濟部「軍民通用無人機能量籌件計劃」審議。和成(1810)包括高強度精密陶瓷與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防彈陶瓷、防彈板、防彈衣、防彈公事包及防彈盾牌等產品,已經打入國防工業體系。裕隆(2201)電動車已接獲預購2.5萬輛訂單,預計明年Q3出貨,市場推估明年獲利上看5元。

4. 解封受惠股,預期明年有機會較今年度大幅成長者:在國內疫情影響淡化及邊境開放下,晶華(2707)、雲品(2748)11月在住房、宴會業務皆有明顯成長,帶動營收優於去年同期水準,而隨國旅、尾牙及國外旅客回流,兩者皆看好年底住房率及宴會業務皆可持續提升,營運動能將延續至農曆年節。

記取教訓,莫追高過熱標的,留意低基期轉強者

從上述案例可以發現,當市場過度樂觀加上股價已提前反應未來獲利常有暴跌風險。而低基期且可預期明後兩年可大幅度成長,則可逆勢上揚突破新高。

近期在大盤反彈之際,若出現股價連續創新高,出現利多爆大量不漲反跌後宜提高警覺。若明年獲利將不如今年者而股價仍在相對高檔,不宜追高應避開。

去年獲利處於低基期,今、明兩年轉成長者或因受惠新產品訂單,明後年有機會持續成長者,股價近期大漲後若仍處於合理價附近,則回檔後可持續追蹤。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