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之戰 諾蘭心中歷史傳奇

中國時報【報導潘鈺楨(洛杉磯連線)】 敦克爾克戰役是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複雜、最矛盾的一役。1940年5月,法、英、加拿大和比利時的40萬人軍隊,在法國敦克爾克海灘被德國軍隊包圍,最後花了9天離奇讓33萬人成功離開。這場戰役表面看似德國大獲全勝,其實悄悄種下英美盟軍日後反擊的遠因。 當時英國政府將撤退計畫代號為「發電機行動」,5月26日正式執行。《敦克爾克大行動》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認為,發電機行動對於當今世界樣貌的型塑與重要性無可比擬,「這是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時刻,假如撤退沒成功,英國人將不得不投降,德國毋庸置疑會征服歐洲,美國也不會再參戰。」 敦克爾克一役雖然關鍵,卻不如諾曼第登陸為世人所知,向來不是好萊塢重視題材。1958年英國導演萊斯里諾曼(Leslie Norman)執導《敦克爾克,1958》後,就再也沒有類似電影。即使如此,諾蘭認為敦克爾克之戰宛如「英國人的DNA」,「這是歷史上一個傳奇,當我們說『敦克爾克精神』,就是指團結一致、不屈不撓。這不單是英國文化,更是跨越種族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