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不過景氣寒冬?台灣「連鎖餐飲集團」爆出「虧損倒店潮」半年已關10家,規模一路縮減!

最近是不是聽到不少台灣連鎖品牌在中國市場上演「大撤退」的戲碼?從八方雲集到瓦城,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餐飲品牌如今卻面臨寒冬,紛紛關店撤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品牌的故事,以及他們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如何努力求生。

台灣餐飲集團退出中國市場?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疫情過後,中國市場迎來的反而是嚴峻的經濟環境,民眾消費力道沒有想像中得復甦,餐飲、零售產業也紛紛面臨瓶頸,台灣餐飲集團在這場經濟寒冬中,體會到「中國冷」的狀況。

首先,我們來看看八方雲集,這家知名的鍋貼連鎖店在2022年關閉了福建所有店點,全面撤出中國市場;而瓦城也在2023年關閉了在上海的最後兩個據點,這些品牌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了美國市場,希望能在另一片市場中找到新的機會。

大型餐飲集團 接連關閉虧損店家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摩斯漢堡也不例外,日前決議裁撤與日本摩斯漢堡合資的廈門海外事業,這也意味著他們逐步撤出中國市場。看來,這些台灣品牌正在尋找更有利的發展環境。

王品集團則是採取了「持盈保泰」策略,不過今年也已經關閉了中國的10家分店,包括:王品牛排、西堤等品牌;乾杯集團也在去年收掉了中國的3家虧損店家,今年第一季再關閉3家,目前在中國的店數剩下17家。

大潤發、家樂福也不敵景氣寒冬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零售業方面,也不敵景氣寒冬。中國大潤發、家樂福等大型超市過去可以說是隨處可見,而如今也面臨倒閉潮,其他像是統一超商、台灣童裝品牌麗嬰房也因為少子化和電商的衝擊,連年虧損,兩岸店數從千家規模一路縮減。

這些台灣品牌的撤退背後,是中國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規模下滑且成本高昂的現實。有業者表示在中國經營,不僅需要巨大的資本實力,還必須面對高昂的租金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即使某個產品或品牌在中國市場爆紅,對手也能很快模仿,獨創的優勢難以持續。

看來台灣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存亡戰是一場艱難的考驗,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和嚴峻的經濟環境,選擇撤出或瘦身求生或許是他們當下最好的策略,希望這些品牌能夠在其他市場找到新的生機!

主圖來源:pexels

本文造咖流行媒體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造咖流行媒體報導
人氣YTR情侶4年情斷!網紅承認「交往期間約炮出軌」小三短髮女主動道歉身份曝光
輝達將在台灣蓋總部?黃仁勳透露5年計劃:招募1000名員工,地點可能落腳「這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