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超強大,力智還是追,熬過10年訴訟,專訪總座如何以「犀牛精神」翻轉命運?

高價股新兵,IC設計公司力智電子今(1/13)興櫃轉上市,未演先轟動,在上市之前就創下台股兩項紀錄。而風光上市背後,則是力智過去數年痛苦轉型,與對手纏訟10年的艱辛。獨特的「犀牛精神」,奠定交期快、成本低、服務優質的競爭力。

眾所期待的IC設計公司力智電子,2022年1月13日興櫃轉上市,登板首日股價果然一路飛衝,承銷價589元,開盤以800元開出,盤中成交價最高達到808元,溢價超過35%,中籤戶大賺21.1萬元。

「我看(股價)已經超過900元了,這樣我們真的很難訂(承銷)價,頭有點大,」福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黃顯華在上個月的力智電子業績發表會,公開懇求投資人「別再追了!」

原來,興櫃轉上市的力智,半年前股價才200多元,近期已一度飆破900元大關。不只如此,隨後的上市申購(抽籤),又創下台股兩大紀錄:最貴申購承銷價(589元)、申購最大凍資金額(2947億)。由於抽中就有21萬多的價差可賺,也導致中籤率僅有0.47%。

翻開力智財報,就知道為甚麼能受投資人追捧。

力智是電源管理IC設計公司,受惠於電腦、顯示卡大熱賣,2021光是前三季的淨利8.06億元,就已是2020全年淨利的幾乎兩倍,獲利亮眼。



此外,儘管去年基期已高,但電源管理IC市場熱度不減,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電源管理IC產值今年仍有9.8%年成長,且指出電源管理IC仍是缺貨潮下的「短料」,因此推斷漲價潮將持續。

Day1就挑最難的做,打下硬實力基礎

不過,其實力智成立16年來,並非年年順風,力智曾經與同業纏訟10年,也曾連續多年虧損、營運狀況一度告急。究竟,力智又是如何走出困境?迎來現在的大好時光?

力智由一群來自立錡、華邦電的工程師於2005年共同創辦,以電腦CPU電源管理IC起家。

CPU電源管理IC難度高,向來由美、歐、日半導體大廠主導,台廠多半避其鋒芒,直到近年才逐步切入。不過力智則是創業以來就與英飛凌(Infenion)、德州儀器(TI)、龍頭台廠立錡等強悍對手競爭。

力智創立之初知名度低、業務推展不順。但經營團隊遇此挫敗,反而決定投資更高難度、整合電源管理IC及功率元件的「電源整合元件」,做出市場區隔,給客戶更輕、更小、功能更強的產品。

力智總經理黃學偉接受《遠見》專訪指出,電子產品要求輕薄短小,「現在的趨勢來看,我們是站對了方向。」隨著CPU、GPU運算效能進步,電源相關需求也提高。

但,力智的營運還沒等到開花結果,專利訴訟就如狂風暴雨般擾亂了全盤布局。

纏訟10年 力智營運陷低谷

電源IC同業立錡於2007年、2009年分別在台灣、美國狀告力智侵犯其專利,雙方展開長達10年的纏訟。

「訴訟拖累力智發展,變成沒辦法專心做生意,」黃學偉指出,而且由於專利訴訟的標的是力智主力產品,當時的經營團隊為了找活路,便分散資源,投入發展保護元件、感測器產品。

但新事業拓展不算成功,本業又在打官司,讓力智2010到2015年間,只有2014年小賺,其餘年度都虧損,也傳出2015年裁員兩成人力,努力求生。

營運艱困下,股東兼客戶的華碩,成為讓局勢逆轉的救星。

在力智成立初期就入股的華碩,在2012年對力智大舉增資,持股一度超過五成,解決營運資金的困境,後又調解訴訟案助兩造和解。

力智董事長、也是華碩執行長許先越指出,華碩本來就是力智跟立錡的客戶,「兩家台灣公司打這麼辛苦,花這麼多錢在律師上面,大家都suffer(煎熬)。」因此華碩出手協調,終於讓訴訟在2016年告一段落。

訴訟結束當年,力智便轉虧為盈,並開始逐步聚焦電源管理老本行,同時把綜效不高的新事業出售或整併。而近兩年供應鏈大亂,則給了力智顯露鋒芒的機會。

力智董事長、也是華碩執行長許先越。陳之俊攝
力智董事長、也是華碩執行長許先越。陳之俊攝

對陣國外大廠,拚成本、交期、服務

黃學偉指出,國外半導體大廠主導市場,但碰上疫情、缺料,大廠交不出貨,讓代工廠產線卡住。「過去代工廠習慣歐美品牌,但缺的太兇,『好吧,就用用看(力智產品)』,結果一試成主顧。」

黃學偉坦言,國際大廠知名度高,「力智還是要追」,但與之競爭的策略,就是持續與晶圓代工廠專業分工,比自主設計、製造的國際大廠交期快、成本低等凝聚自身優勢。另外,黃學偉也期望能以服務取勝,「歐美大廠習慣請客戶自己上系統查資料。我們有系統,但隨時可以接你的電話。」恰好客戶也多在台灣,在地服務迅速確實。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楊可歆則指出,電源管理IC市場由耕耘已久的歐美日大廠主導,不但產品多樣化,也精於高階、高毛利產品,尤其汽車、工業應用。

不過,在現在產能吃緊下,國外大廠重心轉往車用、工業領域,也給了台廠發展消費性電子應用的機會。但楊可歆也提醒,中國電源IC設計公司作為台廠競爭者,也值得注意其後續布局。

搶人才:員工全配股、董總校園固樁

面對未來挑戰,黃學偉則試圖將力智的技術拓展到多元應用,從消費性電子的電源管理技術,分散到通訊、工業、電池、車用等,一面拓展高毛利市場,也降低對單一產品(如電腦)的依賴。

但如何打入上述更高難度市場,並與更強的對手競爭?黃學偉並不擔心,他表示,力智已經有與大廠合作研發相關產品,另外,上市後也擁有更多資金,不排除發動併購來進入這塊市場。

黃學偉比較擔心的倒是人才,畢竟學生畢業時「台積電、聯發科會先撈一波,」因此近年常跟董事長跑學校洽談合作計畫,超前卡位搶畢業生。此外,力智也發揮小公司的優勢:配股給台灣全體200多位員工,後續也有海外據點同仁的配股計畫。

「同仁都是股東的話,工作等於是成就自己的事業,」黃學偉認為員工配股更有利於留才、攬才,而且是全體同仁配股,因為這「對大公司來說,就比較不容易了。」

許先越則是期待,上市後擁有更多資源的力智,三年後能以站上台灣第一為目標,對此,黃學偉則認為,已經規劃好未來方向,接下來就要抱持「犀牛精神」持續前進。

他拿起擺在公司走廊顯眼處的犀牛模型,指出「犀牛高貴,而且只有一支角」,象徵要走中高階路線,並且專心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力智這隻曾被訴訟禁錮的犀牛,如今已邁開步伐,在半導體缺料機遇、上市募資的兩大關鍵點接連告捷。已訂下台灣第一目標的力智,就看未來如何持續加速前進。

力智小檔案

成立:2005年
董事長:許先越
總經理:黃學偉
主力產品:電源管理IC、MOSFET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抽中現賺5萬1,聯發國際躍最強珍奶股憑什麼?
抽中1張估可賺26.6萬元!瑞鼎27日起公開申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