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通膨 恐加速中產階級消失!壓力劇增

中產階級消失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尤其專家表示,在先進國家當中更為明顯,因為產業結構轉變,走向數位化和自動化,因此造成許多的工作機會減少,也因此讓中產階級人數減少,對於中產階級而言,為了不影響生活品質就必須更加努力,這些有形無形中都成為他們的壓力來源。

圖/TVBS
圖/TVBS

滑手機關心時事議題,和投資理財規劃,年過50歲的汪先生,對於自己的的退休年紀早就設定好。

中產階級代表汪先生:「我目前我想要的目標,是到六十歲退休還有十年,那當然就要想盡辦法去,找斜槓事業或多做幾個事業,像我之前打兩份工三份工,對因為沒辦法因為小孩要養,那就是你想要好的生活品質你就得要去賺。」

達成目標前,當然也不是一帆風順,為了不影響自己的規劃,就必須有更多的配置以及風險管理。

中產階級代表汪先生:「保險是一定要買,因為人就怕萬一嘛,那你今天保險是保障給下面,以後還在的人後面的人,可以去享受那個保障在,起碼不會為了錢說煩惱,那當然保險就是買萬一而已。」

尤其小孩念書時期的開銷,也很龐大,為了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就得更努力。

中產階級代表汪先生:「我自己當爸爸的時候,就是小孩子的需求很大,小孩子尤其在念書,小的那段時間花費最大,尤其現在補習費又貴,那當然現在大了,17(歲跟)21(歲)我已經快解脫了。」

也是因為養個家不容易,因此為了不影響目前的生活,甚至能夠留在中產階級當中,也有人選擇單身,畢竟要承擔的風險低,也就不會出現經濟上的壓力。

圖/TVBS
圖/TVBS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中產階級的定義就是說他的工作,他的收入穩定他衣食無憂,那這個大概世界各地大概就是這樣的定義,但是所謂中產階級的消失或者說人數減少,這個其實已經很久一段時間,特別是它比較容易發生在這種先進國家,那發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經濟結構的改變,那包括這個比如說像全球化,那另外這個數位化跟自動化等等。」

而其實台灣經濟成長的果實分配,也悄悄產生質變,1990年代初期,員工薪資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一半,企業盈餘則占3成,但2021年員工只剩史上新低的43%,企業盈餘來到37%,隔年雖然稍有反轉,但員工報酬仍然占不到44%,都顯示受薪族能分到的經濟果實越來越少。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數位化跟自動化,就是說一部分的工作會被取代掉,那這個也是一個造成中產階級消失,或者人數減少的主要因素,那最近一次呢就是一次像是典範移轉,那最主要就是疫情,那疫情導致很多的工作就不見了,但是疫情帶來的這個遠距商機,又加速了這個數位化的一個進程。」

尤其過去十年,政府替勞工調高最低工資,但結果卻是,最高薪與最低薪者都受惠,但中等薪資者變化卻少得可憐。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中產階級在我們的學術界的觀察,事實上中產階級是一個社會,非常重要穩定的力量,台灣的民主其實全球的民主政策的發展,民主政治的發展其實靠中產階級,因為他們對於追求穩定,他們對於追求所謂的開放多元,他們有他們非常好的這樣子的一個主張,他們又採取政治的行動然後去支持。」

圖/TVBS
圖/TVBS

從社會的發展來看,學者認為中產階級相當重要,包含消費經濟上的發展,中產階級都別具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科技的發展產業的新的趨勢,然後所謂的通膨或者是地緣政治,這些都不是中產階級他個人可以去控制的,可是他看到的是他的存款簿,相對來說是沒有增加,可是他看到的是他未來的工作的升遷,或者發展他事實上很沒有安全感,或者很不確定性。」

這些不確定性,都造成中產階級的壓力遽增,更可能因為看不到未來,因此決定先顧好自己就好,尤其在先進國家的發展下,中產階級的壓力恐怕只增不減。

更多 TVBS 報導
中產階級變「中慘階級」? 低薪+高房價雙面夾擊恐陷貧窮
為誰辛苦?物價狂漲卻沒加薪 網嘆:變相減薪!
蚵仔麵線一碗多少錢?新主計長「才去夜市問過」秒答物價必考題
沒帶手機1原因「被請出早餐店」!他白等20分鐘:只能乖乖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