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靠AI打詐騙 通報平台下架率達9成

▲數發部今日舉行AI打詐技術發表會,歸納最常見9大詐騙樣態,目前最盛行的為金融投資、身分冒充、愛情交友的混合式詐騙。資料照。(圖/記者郭凱杰翻攝)
▲數發部今日舉行AI打詐技術發表會,歸納最常見9大詐騙樣態,目前最盛行的為金融投資、身分冒充、愛情交友的混合式詐騙。資料照。(圖/記者郭凱杰翻攝)

[NOWnews今日新聞] 為了遏止詐騙,數發部今(19)日舉行AI打詐技術發表會,數發部政務次長林宜敬、資安院副院長林盈達都親自與會。數位部表示,資安院透過AI技術提升社群詐騙廣告辨別率,每日可偵測到可疑詐騙內容5000到10000筆,下架率可達到9成,未來期盼數位平台下架處理時間可少於8小時。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委託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研發的「詐騙關鍵字提取、資料探勘深化、訊息溯源」等系列打詐技術,相關計畫經費約新台幣2000萬元。

資安院綜整近20年台灣詐騙事件,以及美、澳、英等多國研究,歸納出最常見的有9大詐騙樣態,包含愛情交友、金融投資、產品服務、意外之財、威脅勒索、身分冒充、工作求職、錢騾車手及慈善捐款等。而目前最盛行的為金融投資、身分冒充、愛情交友的混合式詐騙。

資安院分享社群詐騙廣告的「變臉術」,資安院前瞻研究籌獲中心代理經理江禹賢指出,詐騙已成為全球性問題,透過AI分析詐騙廣告的關鍵字,排行第一名的是「詐騙」,因為廣告內容強調不是詐騙,甚至訴求幫民眾追回詐騙。不過,詐騙廣告出來只存活1到2天就消失,因此,如何縮短詐騙廣告上架時間,成為數發部打詐重點之一。

同時,江禹賢提到,97%詐騙廣告在平台刊登不到2天,超過3天以上的數量很少,因為偵測到後,廣告很快就會撤下。觀察名人詐騙內容,偵測最多的是486先生,詐騙集團也緊跟時事,像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訪台,相關詐騙廣告數量就明顯增加。

林盈達表示,詐騙廣告存活時間短,彷彿像打地鼠一般冒出來又縮回去,確實增加打詐困難度。若未來平台業者廣告下架流程走向自動化,詐騙廣告僅會在架上存活4小時,大大減少詐騙風險。

但目前數位平台下架詐騙內容時間,平均需要約8小時,對此,林宜敬表示,確實仍不滿意平台下架速度,未來會持續精進3大策略,包含自動化偵測技術取代人工作業、針對詐騙內容設定優先順序處理、透過打詐專法草案賦予法律依據,讓平台下架詐騙內容不用擔心法律問題。此外,未來會推出「打詐通報查詢網」,民眾看到可疑訊息可查詢與通報。以名人詐騙為例,希望未來透過自動化方式與名人確認訊息,再做後續下架機制。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宣示數位部3大施政面向!黃彥男:刪減出國經費 增「打詐經費」
入出國、戶籍證明手機申請!數位部MyData平台累計逾147萬使用量
520卸任!數位部長唐鳳下一步動向受矚 透露國外經紀人已打理好